鴯鶓極簡史:從恐龍到與人類開戰

7 月中正值討論高端疫苗通過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時,有記者把 EUA 口誤成 EMU,問部長「世界各國有沒有在沒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就給 EMU 的案例?」鴯鶓的英文是 Emu,記者會當天立刻就有外籍記者拿去推特上嘲笑了一番。世界各國中大概只能向澳洲求援找 EMU 了,畢竟那可是他們國徽上兩大護法動物之一的鴯鶓啊。

海裡最年輕的怪物蓄勢待拍——黑水攝影為科學打開理解之窗

「那底下什麼都沒有。」他說。「沒有底部、沒有牆壁,只有這個無垠的空間。你會發現一件事,就是那裡有很多海怪,但牠們非常小。」
當然,也有像鯊魚這樣的大怪物。但米利森所指的生物是幼魚和無脊椎動物,牠們每天會進行一種日常移動,在傍晚從海底深處上升到水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遷移群之一。而拍攝牠們的新興風潮被稱為「黑水攝影」。

超級英雄過著社畜生活 —— 裸鼴鼠

有種動物不用換成人類視角就已經符合超級英雄要素——沒有痛覺、能忍受劇烈溫度變化、氧氣需求量低、有強大的挖掘能力,而且會為了族群自我犧牲,正面迎戰敵人。這位現實中的超級英雄住在東非乾燥草原的地下,只有 10 公分大,長得和沒戴面罩的死侍差不多皺。

山上的摩托車司機

他一手按壓離合器,一手猛催油門,右腳熟練地勾著打檔桿,與狹窄的山路周旋。車身右側不過一個輪徑寬,是又深又陡的丹大溪谷,如果一個打滑我就會抱著他一起落入萬丈深淵。但此刻我只能信任他的技術,相信他話語中沒有一絲要挖苦我的意圖。

為蜂類提供旅宿和餐點 —— 授粉策略使荷蘭各城市內的蜂類數量維持穩定

許多糧食作物,尤其是水果和蔬菜,需要依靠蜂類進行授粉。意識到野生蜂類在授粉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後,荷蘭於 2018 年宣布了一項國家級授粉策略,企圖增加「為蜂類提供旅宿和餐點」的機會。此一策略,由 43 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共同簽署,囊括了 70 項措施,旨在為蜂類打造更多的築巢空間並保障牠們的食物供給,使自然能與農業相互共存。

塔斯馬尼亞惡魔 —— 袋獾

雖然牠的卡通化形象近似於黑熊,但其實這是住在澳洲東南方塔斯馬尼亞島,身長 60 公分,重 8 公斤左右,只比貓大一點的食肉有袋動物: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早期歐洲移民在叢林中聽到了一連串神祕的咆哱、咳嗽與尖叫聲,誤以為自己闖進惡魔領地,牠才有這個突兀又帶點中二風格的名字。

對節氣敏感

朋友第一次來山中拜訪我,散步時抬頭看了樹幹上幾乎都有攀附的植物,便說「這區是雲霧經過的路徑」,沒想到可以用植物生長的知識,在炎熱的夏天推估秋冬的局部天氣特徵。

二十年後的城市三劍客

因為喜愛,而想擁有,綠繡眼是籠鳥鳴禽中的寵兒,有專門的愛好者社團,為牠們舉辦鳴唱比賽。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綠繡眼非人工繁殖後代,有大量捕捉自野生巢內的雛鳥,也有進口、走私國外不同種的繡眼,許多外來繡眼在逃逸或是因不擅長鳴叫而被飼主拋棄放走後,就與本土綠繡眼雜交,產生基因不純的後代。

植物性食材大舉進擊,準備好品嚐植物乳酪了嗎?

植物乳酪的歷史遠比一般人想像得長,在法國,早在 1910 年就有華人用黃豆豆漿做出植物乳酪的紀錄。植物乳酪風味的決定點,主要在原料、發酵程序,菌種差異與風乾熟成與否。換個方式來想像,是將植物性蛋白成分做成濃厚如慕斯狀可以塑形的質地,風味則透過活菌的效果來加以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