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世界的聲音 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
2023世界音樂節@臺灣(以下簡稱世界音…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而如果你也經歷過那個沒有手機與簡訊的時代,你也曾經躺在床上與情人煲電話粥直到深夜,就更能體會到〈約束〉的真實性。夜深時躺著聆聽這首曲子,如果你也接過前度深夜打來「問好」的電話,這首歌絕對能一擊讓你回到那個時空,同時給你一個不眠的長夜。
在這個世代,當你將自己的作品盡可能加入愈多不同的音樂類型,你就愈能成功——紅髮艾德的 1.5 億唱片銷量證明了這策略的效果——但同時也證實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天賦:如果真有那麼容易,那所有人早就這麼做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很難不佩服紅髮艾德於其第五張專輯《-》全心全意的投入,而這與之前的專輯有著明顯不同的前景。
ビクター MKII 其實在菲律賓當地頗為活躍,但因為那裡的音樂市場不大,所以他不斷地透過網路直播、拍攝 Shorts 影片來分享他的音樂。在觀賞他的幾支影片之後,會發現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取樣創作者與編曲人,而我也因此在茫茫樂海中找到了他,更驚訝地發現台灣已經有人引進了他的作品。
首張專輯發行後,她與冰島交響樂團共演,以古典風格重新演繹她的作品。早在 15 歲時,她就曾以大提琴手的身分在冰島交響樂團的演出中獨奏,如今她是冰島無人不知的明星歌手了。
冰島很晚才引進系統性的樂器製作,對於一個除了電力和魚之外仍然需要進口一切的國家來說,這點不足為奇。今天,你必須「親耳聽證」,才能相信這個國家的音樂生活。愈來愈多冰島音樂家將生活在險惡的火山岩上的挑戰,轉化為繚繞不絕、永恆迴響的前衛音樂。
《大嘻哈時代2》中,選手的組成相較第一季更加多元廣泛,選手們擅長的技巧與曲風迥異早已不是新聞,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賽者身分也各異其趣:從未發表過作品的嘻哈素人、大學嘻研社成員、地方饒舌團體成員、廠牌歌手、台商二代、星二代⋯⋯值得一提的是,這屆比賽中也不乏許多現役或前任偶像團體成員,以個人身分參賽並努力地在節目中展現出他們對嘻哈的熱情與理解。
《This Is Why》出色且真實地捕捉了千禧一代的不安感:如果你在20後半30歲出頭的話,你還能體會它所描述的情緒;而如果你在十幾歲的時候正好就跟著〈Misery Business〉一起吶喊,這一切可能會感覺非常貼切。第二點尤其關鍵。與你的歌迷一起成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音樂人經常被困在他們最紅的作品裡,只能不斷帶來懷舊的經典歌曲,而歌迷們為了可以得到更多同類型歌曲,則會忍受幾首新歌作為回報。你永遠不會說 Paramore 正自在地走向成熟,畢竟他們的特點是焦慮和擔憂,但他們無庸置疑地愈趨成熟。
談起環境音樂的發展,功勞多半歸於布萊恩,但嚴格說來,兩兄弟在這門大師課程上的才學其實不相上下。羅傑在《聲音》以及《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Apollo: Atmospheres and Soundtracks)專輯內,與哥哥及加拿大音樂製作人丹尼爾.雷諾伊斯(Daniel Lanois)可說是三分天下,除了作曲、編曲,亦提供了他充滿標誌性的琴音與繚繞不絕的空間殘響。
仔細推敲,其實從小席姆茲的《Sometimes I Might Be Introvert》就能聽出 Inflo 的創作元素之廣。歌曲〈Introvert〉與〈I Love You, I Hate You〉分別擁有 SAULT 兩張專輯《11》及《Air》的基因:懷舊電影管弦樂化、靈魂、藍調與饒舌。換言之,Inflo 與他的 SAULT 並非只是一支英倫 R&B 樂團如此簡單,於是節奏藍調只是他的皮毛,一如他的黑人身分;Inflo 不斷地在內化他的音樂創作,觸角亦不斷向外延伸。
環境裡的聲音會形塑出你熱愛音樂的大腦。從嬰兒時期開始,我們就會根據照顧者在安撫、吸引、警告與譴責我們時的聲音變化,來分類不同音調。這讓我們打開雙耳,並逐漸發展出對旋律的偏好。
大家知道一場好看的室內現場演出,殘響(reverb)是聲音的關鍵嗎?不同場地的表演為什麼聽起來又不一樣?一個具備殘響的音樂場地可稱為「活的音樂場館」,讓音樂有完美的精確度、平衡、音質和音色,並使聲音豐潤美妙。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於 12 月推出一系列以殘響效果為主題的《北流聲音實驗室——殘響》線上節目,為大家展現塑造聲音空間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