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誤譯——設計師石塚俊
亞洲的語言和字母如果要在同一版面上各司其職,狀況會非常複雜。不僅文字的外觀不同,語法和排版的規則也不一樣,文字承載意義的方式和訊息量更是截然不同。我可能已經放棄去融合,或是說我們該避免去融合兩者。所以我將自己的風格定義成:在尋找語言關聯性的同時,讓歐式網格系統和日式排版技法「並駕齊驅」。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亞洲的語言和字母如果要在同一版面上各司其職,狀況會非常複雜。不僅文字的外觀不同,語法和排版的規則也不一樣,文字承載意義的方式和訊息量更是截然不同。我可能已經放棄去融合,或是說我們該避免去融合兩者。所以我將自己的風格定義成:在尋找語言關聯性的同時,讓歐式網格系統和日式排版技法「並駕齊驅」。
《堤》的開場有一段內容:「回憶片段與其他時刻並無不同,它們不過是在後來才在傷疤當中被辨認出來。」這在科幻的主題下開展的記憶詭辯,為克里斯・馬克一生的獨特創作關懷下了註腳;其中靜止照片和紀實素材的運用,也使他在表現手法上的實驗性成為一突出特點。不過事實上,使他在思想史和藝術史上佔據獨特位置的,並非只限於這些角度。
當藝術成為你的正職,它也會成為一種壓力,所以別忘記最初單純喜歡創作的那份心意。還有,不論靈感在什麼時刻出現,一定要記下來或塗鴉畫下來!最後,希望你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投入感情到其他人、動物、物體之中,站在他們的立場看看,你一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從《怪奇物語》的場景重現,到《蝙蝠俠》的晚宴,互動式活動正在席捲各大城市中心。——粉絲們心甘情願花大把銀子,只為了參加這一場場適合放在 Instagram 上羨煞眾人的活動
在群體的信任後,是各自獨特性的展現。事實上,這九位表演者的聽覺接收程度不一,加上生命經驗不同,分別使用自然手語、文字手語和口語。看似群,但其實他們之間正無聲地操持著九種語言。作品開場,九位表演者逐一扮起九種鬼臉,接著是屬於各自的九種情緒:九種狂喜、九種悲傷、九種生氣⋯⋯在同一命題下,九種截然不同的表達輪番上陣。
就算人類在當代社會總是穿著衣服,但「裸體」的概念與實質卻從來不曾離開我們的意識。更甚,每具身體在社會性的視覺下,皆是「被遮蔽的裸體」,它像是一個按下去又痛又癢的激痛點、或視網膜病變導致眼前的那一塊斑。它存在在每個人的身體,引發羞恥,卻又激起慾望。
1968年,詩人暨視覺藝術家約翰・吉奧諾(John Giorno)在講電話時突然閃過一個想法:「聲音為詩人,詞彙為詩,而電話為其場域。」他想像,用電話作為大眾傳播的媒介,在詩人與讀者之間創建一種新的關係。這個想法,成了爾後的《打給一首詩》(Dial-a-Poem):一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撥打的電話號碼,隨機收聽預錄好的詩作。
經常有人問我是否有意識地在作品中展現女性優位或女權主義,但我實際上並沒有。硬要說的話,也許我受到了谷崎文學的魅力——人類獨有的細微心理活動所吸引。
盧斯滕伯格創造出一個既現代又帶巴洛克風格的宇宙,她繼承巴洛克靜物畫傳統,透過選擇與展示特定物品、面部表情及姿勢來喚醒意義。這些圖像關注存在的短暫性和人類不斷參與其中的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命運變化。
原本不過是用來自省的畫畫練習,藝術家牛木匡憲卻無法自拔、日復一日提起畫筆,造就了一系列怪誕的「每日訪客」。每個「人」的五官玩起捉迷藏,彷彿各自擁有一副摩登大聖吸覆頭部的詭異面具。點開另一帳號 ,只見特攝戰士們輪番華麗登場,為了先亮出名號而恣意起舞,眼花繚亂的制服與自創的招牌動作可能是擊退敵人的重要手段,或是牛木匡憲用獨特的幽默讓現代人遠離災厄頻仍的喧囂。
「非遊記」是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超越橫向縱向的「非官方」遊記。要怎麼在顧及各自文化脈絡的情況下,既不過度嚴肅僵硬,又能使主流敘事之外的不同聲音互相發生關係,是策展人鍾適芳之獨特所在。基本上,此次展覽呈現出的是一種研究數個文化領域的資深研究/創作者的狀態,即一種「認真的輕鬆」。這種視角的培養是來自於她多年以來對各地原民藝術與生活的關心,和在聲音製作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