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車
前陣子接了一個緊急任務,要改造一輛農用車…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儘管經過那晚解說,我沒記得多少專業知識,但對於未知領域新事物的期待與好奇心幾乎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可能因為我是攝影師,喜歡接觸設計相關領域,欣賞藝術、電影、建築與工業設計,理解所有作品背後需要的才華與努力。仔細觀察美麗的蛾,就像在欣賞大師的畫作、頂尖的服裝設計、精密複雜的飛行器⋯⋯只能讚嘆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看起來很邪惡的石化工廠、各種發電廠、路上狂奔的貨車、滿坑滿谷的菜園,都是為了供應我的日常需求,再怎麼自給自足的生活都很難擺脫這一切。看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的事情就是水力發電,借用自然力,讓電力電器多幫忙。
要談理想很容易,世界上不乏成功實踐的案例,自己也參與過條件類似的狀況,深知改變每件小事的難度與時程,漸漸「接受了」,可以冷靜的旁觀,甚至可以主動去看更多人們為了生存所依賴的各種「必要」,畢竟每個千夫所指的大規模建設,都輾轉跟個人的生存有關,例如各種發電、石化產業、物流、交通建設、農業區,人很難擺脫這些需求。
不需達成目標的樵夫工作有點浪漫,不需要靠它取暖燒熱水的營火很療癒,自己砍柴生火是野外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條件建立自己的柴房,支撐整年的熱源需求。以前看很多高緯度乾燥國家的生活,自然也會想建立柴房,經過幾年實驗,我這區的樹種、雨量、濕度不會是那種模式。
以台灣的山區步道來說,如果山友流量較大就需要設置廁所,把污染集中管理、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因為水源、建材運輸的限制,有的地方可以設置沖水馬桶,有的地方只能用乾式廁所。乾式廁所就像貓砂廁所,只需要木屑或類似的成分,不需要水。
受虐的幼犬小黑,逃難時正好遇到我跟剛收留的母狗小黃,有食物、有水、有遮風避雨的家,從此定居下來,小黃過幾個月有人領養,搬去貴婦百貨公司附近的電梯華廈。小黑進駐山屋算來超過四年,不管有人沒人,他都在高架的屋子下待命,以長工的身分換食宿。
走訪台灣山林,除了會看到「禁止亂丟垃圾」這種隨處可見的警語,可能還會看過更厲害的「無痕山林」,這是源於美國1980年代的教育推廣運動,台灣林務局2006年也發起《無痕山林宣言》,目的都是降低人類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