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好食光:香港冰室與台南飯桌仔

飯桌仔與冰室,都是一座城市中,人們能同時享受自在獨食與人際交流的空間,謝金魚以歷史視角,訴說飯桌仔的前世今生,她說:「台南的飲食史,是古城無可複製的風土人情,當風土人情變了,吃的感覺也不對了。」而 Ricky 以近乎工筆素描描繪冰室的用心,也反映出他認為「冰室是生活的日常、一種習慣,是一處聯繫情感的地方」的鄉愁。

一個鼻環、一輛腳踏車、一張電台司令專輯:我愈來愈「大眾」,但我還滿喜歡的

直到最近,我發現我對於會積極做出選擇的自己非常陌生,但我卻非常清楚自己不是什麼樣的人。當你對獨特自我的認知是由你不能、不會跟不該參與的所有事物所指引時,你的世界會變得有些狹窄和無趣。這也會讓你在遇到有人冒犯你所精心塑造的高尚品味時,更容易產生不安全感,或對他人不屑一顧。

第五次懷孕,我厭倦了流產 —— 總感覺像種見不得人的恥辱

我們為了懷孕所做的努力讓第一次的流產更加痛苦。兒子出生後我的體重掉了很多,這也讓我的月經一去不返。最終我被診斷出患有下視丘性停經,這種症狀經常出現在女性芭蕾舞者、運動員和厭食患者身上,但事實上,任何體重下降的人都可能發生。最諷刺的是,我終於減掉了醫生多年來一直督促我減掉的體重,得來的卻是不孕的結果。

食物的認同與離散:誰是台灣菜 vs.粵菜的全球流動
「台味港覺」飛地對談沙龍

端看《蓬萊閣菜譜》,我們見到熟悉的中華料理經典食材,如魚翅、乳鴿、海參、鮑魚等,竟能讓食客任選以川式、廣式、福建式等不同技法來煮食,顯現這些大飯店之所以能在台灣居領導地位,是因為細心思量各方客人的需求與喜好。這不僅展現台灣人口組成多元,更為今日台灣菜「海納百川」的現況埋下伏筆。

城市想像史:烏有、錯位、再對蹠,重新想像一座城邦的方法 「香港來的風」飛地台港對談沙龍

陳冠中以個人經驗為例,說明香港作為「city」的現代城市美學認同,曾經歷轉變。他早年到波士頓,受當地城市美學景觀的影響,回過頭來評價自己成長的香港「粗俗」。在那之後,卻又從外國朋友口中聽到「香港太有趣了,霓虹燈多漂亮,商標多好。」他不禁反思,「異國情調」如何影響一個人去觀看和想像一個城市。

成為一個太空人需要什麼?夢見星星後,我決定一探究竟

人們誤會了選拔過程的這個部分,他們不是在找超級英雄,這些測驗是設計來確保你在任務中得到重病的風險非常低——而且在未來15年,你幾乎不會得什麼大病,讓ESA投入的心血化為烏有。在健康檢查完的那幾週,我明白一切都取決於完美無瑕的健康證明書,而對我來說,事情就是在那個階段開始變得危險:我開始懷抱希望了,連我的孩子都變得有些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