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入侵二十年後,伊拉克變得更自由,卻不見希望

伊拉克仍因內戰、叛亂和入侵所引發幾乎毫無間斷的動亂,而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即使在2011年美軍撤出後,情勢仍舊動盪不安。一波又一波的爭戰後緊接著是政治衝突,伊拉克從未完全穩定下來。摩蘇爾和費盧傑兩個主要城市基本上已被摧毀,在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幾乎每個主要城鎮都可以看見破壞的痕跡。

伊朗女性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並決定使用它

當我還是一名在德黑蘭大學任教的年輕學者時,我和兩位同事因拒絕戴頭巾而被開除。我記得英語系主任問我,反正明天我去雜貨店時也必須戴頭巾,為什麼我現在要抗拒?但大學並不是雜貨店,在學生面前戴頭巾會讓我感到無地自容,這樣的老師算什麼榜樣?人們看不到伊朗女性的一面是,她們是為了恥辱與尊嚴而奮鬥。比起被強迫戴上頭巾的侮辱,或是像我學生一樣被強迫接受童貞檢驗,接受鞭打容易許多。

「為什麼我生來是女孩?」一首阿富汗詩激勵美國學生

阿富汗和美國學生之間定期的 Zoom 通話為瑪烏德的女孩們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堅定了她們即使要克服艱鉅的困難也要接受教育的決心。這些通話同時讓加州高中生瞭解塔利班統治的嚴峻,讓他們看到世界另一頭,塔利班對高中生的鎮壓。汗人來說,Zoom 通話是一個有趣的新事物,它提醒人們,在美軍混亂撤離和政府垮台五個月後,有些美國人仍然關心阿富汗人。

瓦地倫 Wadi Rum

瓦地倫是約旦的一個村莊,自史前時代(約西元前 8 世紀)就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以岩畫留下了他們的印記,而歷史學家對這些岩畫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該地區曾是許多電影的拍攝地,包括《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和《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20 年的戰爭

「持久自由行動」始於 2001 年 10 月 7 日,美國對蓋達組織與塔利班發動轟炸。當時,美國特種作戰部隊與反抗塔利班的阿富汗民兵(主要是北方聯盟)聯手將塔利班趕下台。首都喀布爾(Kabul)與塔利班據點坎大哈(Kandahar)於11月中旬淪陷。

把伊斯蘭國養大的孩子帶回俄羅斯的祖父母身邊

自 2018 年 8 月以來,俄羅斯已經將 71 位兒童和 26 名婦女送返。這樣的做法在相關政策中或許顯得出奇地寬容,但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務實的安全考量:與其讓這些孩子在難民營中以激進分子之姿長大成人重返戰場,最好現在就快把這些孩子送回到祖父母身邊。

阿拉伯國恨家仇中的么弟

這些極為個人化的怨懟無疑帶有家族仇恨的氣息。卡達、沙烏地和阿聯酋系出同一支遊牧部落,共享同一種信仰,吃著同樣的食物。所以他們之間的紛爭往往有表親齟齬的色彩,只是多了數十億美元和美國戰鬥機為籌碼。

葉門斷糧10

葉門斷糧危機——沙烏地阿拉伯的戰爭悲劇

葉門「內戰」自 2015 年爆發至今,即使在戰火不及之處,仍有數以萬計葉門人貧病交迫,每日平均有 100 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各國勢力的干預使這場戰爭陷入膠著,其中又以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聯軍行徑最令人髮指,除空襲外,經濟制裁與港口封鎖更導致嚴重的人為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