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邱炯炯的影像戲曲

「川劇」,這流於邱炯炯血液中的因子,已成為專屬於他的獨特電影語言,更早從此部作品便能窺見一二。尤其邱炯炯對音樂的運用,可是從川劇為思考點出發,力邀表妹刁力力為家族譜曲,所有鼓點的進退、銅鑼與嗩吶的交響出現時機,都能精準在喜悅激昂中襯映出人物的傷感,邱炯炯的電影更像是一齣齣「影像戲曲」,吆喝一聲,引吭數首,暢快淋漓。

《迷霧森林懸案》:這裡沒有沉冤昭雪,只有大猩猩女孩的生之熱情

《迷霧森林懸案》並不太像如今流行的真實刑案紀錄片,可以挖掘全新證據、重新追根究底。它反倒像是一套古典推理小說,試圖從黛安・佛西這個人身上找出悲劇宿命的蛛絲馬跡,進而推理誰才有可能殺害一名自學而成、甘願待在漫無人煙森林二十年的大猩猩學家?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影集《迷霧森林懸案》,將試圖揭開這樁37年前的血案真相。

疏離愛情故事及其無所不在的幽靈:《在車上》與《柏格曼的島》是一塊雙面錄音帶

如果說婚姻關係是一棟結構穩固的房,那麼磨損到最後的,也許便只剩下關於責任與承諾的鋼筋:關於孩子、日常生活的維繫、維持現況的表面和平。濱口竜介與米雅・韓森-露芙(Mia Hansen-Løve)不約而同地(透過自我或他者經驗)道出現代婚姻情感關係「崩而不潰」的疏離現象。

#MeToo 重燃,日本情色大師跌下神壇了嗎?

過去數年,#MeToo 事件早已在好萊塢影壇連環進擊,而隨著漸多受害女性願意挺身而出、開名告狀,星光熠熠的銀幕背後,各種「潛規則」與剝削、侵犯女性的手段相繼曝光,不少響噹噹的導演、監製和巨星演員都落得身敗名裂,甚至影途腰斬。西方影壇打倒男權淫威的旗幟已然高舉,群情洶湧至今不歇,然而,這股逆權風潮足足用了幾年時間,似乎仍未能越洋在色情影業發達的日本形成新氣象,扭轉生態。

真實與電影的再創造——簡評阿巴斯的「科克三部曲」

伊朗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以《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和《特寫鏡頭》(1990)打開世界影壇的大門。《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故事發生於伊朗北部的科克(Koker),該地在1990年成為伊朗大地震的重災區,導演於是以尋找片中小男主角的下落為題拍出了《生生長流》(1992),之後又拍出衍生電影《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最終這三部片被外界稱為「科克三部曲」。2022年4月,片商以「伊朗三部曲」為名在台灣重新上映。

簡評凱莉‧萊卡特:挖掘遺失的美國荒野

凱莉‧萊卡特(Kelly Reichardt)是一位極富特色的美國導演,她常年堅持小成本的獨立製作,根源於對美國當代政治與歷史敘事的反思,創作出一系列主流電影視野之外的美國故事,在安靜細緻的寫實況味下,呈現出特有的生命力與批判性。萊卡特鮮少受到美國主流獎項的關注,卻極受各影評人協會與國際影展的青睞,尤其法國電影筆記雜誌三度將她的作品選入年度十大。萊卡特電影像是審視一張張凝結時間的靜照,重點不在於戲劇情節的推進,而是以人物、空間、結構展現的全景圖像,邀請觀眾透過觀察的眼光以彰顯其中的意義。

失魂、失根又失所 —— 羅卓瑤的飄零映像

羅卓瑤的影視生涯雖起步於香港,但她的家鄉卻是在澳門。1957 年生於澳門的她,長於香港,大學畢業後,遂而進入香港電台擔任編導,後前往英國攻讀碩士。畢業後回流香港,在執導多部電影後,1990 年代中期與其丈夫,亦是編劇搭檔的方令正移居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