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能量和情感的最大值,一種混亂」—— 專訪攝影師佩爾‧卡斯

「靜止延時」攝影師佩爾‧卡斯在疫情大流行前,時常在家鄉波士頓的游泳池、各式體育館與球場等觀眾稀少的賽事中拍下數千張照片,為了後製構圖,處理一張照片會花上三天甚至數週,不過他從不移動任何出現在畫面中的物品或人物,連一個像素都沒更動,單純選擇什麼人物要省去,什麼要保留,一切如實發生,只是並非同時發生。除了技術與風格外,他更希望傳達一種荒誕的時間感、或是一種觥籌交錯般的混沌失序

愛是我們立下的誓言 —— 讀約翰‧伯格《婚禮之途》

讀約翰‧伯格《婚禮之途》,我們會乍以為即將隨著故事線趕赴一場婚禮盛宴,翻面不久又旋然知曉這是一場為與死亡和解,為見證死前求生的祈禱。整本小說是約翰‧伯格打造的祈願牌,他教我們見證 ——「故事最重要的張力,其實在別處。故事的張力主要並不存在於終點蘊含的祕密,而是存在於前往終點的路途上,那一步一步空隙之間所隱藏的祕密裡。」

擬音師的世界:「西瓜非常適合作為頭撞到地板的聲音」

歡迎來到擬音奇特而美妙的世界。擬音的英文「foley」取自在 1920 年代開創許多擬音技術的傑克‧唐納文‧佛利(Jack Donovan Foley),其工作內容是為電影或電視後製日常音效,諸如椅子搖晃的吱吱聲、冰箱門上瓶子互相撞擊的清脆聲,衣服或晃動手提包的嗖嗖聲等偶然的聲響。還有超多腳步聲,包括人類的以及非人類的。「擬音引導著敘事,包含觀眾該看哪裡、如何感受,」史密斯說。「擬音師為畫面聚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德州電鋸殺人魔 2022》:我們可能早就不需要電鋸殺人魔

影視圈最熱愛改編其生平的歷史名人是誰?答案是美國知名的剝皮殺人魔艾德‧蓋恩(Edward Gein),自七〇年代起,每十年都有電影或影集,在改編他在德州犯下的血腥罪行。而這一連串改編作品的起頭,也就是 1974 年的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魔》。而如今, Netflix 推出了新電影《德州電鋸殺人魔 2022》,既延續艾德‧蓋恩永不息影的傳統,同時也是《德州電鋸殺人魔》系列電影的第九部作品,這部恐怖電影第一次換到串流平台上發行,還能夠再次光耀這個系列嗎?

觸摸《記憶》乍現的聲響 —— 如何掛念(不)存在的歷史空間並使其顯現

關於睡眠,不禁令人想起阿比查邦的前作《華麗之墓》裡,因不明緣故而罹患嗜睡症的年輕軍人們 —— 某種意義上,他們是為了逃避國家機器所做出的寧靜抗爭。而在《記憶》裡無法入眠的潔西卡,對應的是因意圖開發熱帶雨林而受到奇怪詛咒,躺在病床上時而甦醒、時而昏睡的妹妹。睡眠與清醒的交織不僅是生理的規律反應,而是政治、自然與文化交互作用,最終形成的冰山一角。

時間無法沖淡之愁 —— 尼爾.楊的「陰溝三部曲」

1972 年,正如尼爾.楊(Neil Young)在這一年發行的第四張個人專輯名稱《Harvest》,是大有斬獲的豐收之年。除了專輯本身攻佔告示牌(Billboard)榜首之外,單曲〈Heart of Gold〉也同樣名列前茅,最終更被列入星光雲集的年度歌曲名單之中。似乎又一位萬人景仰的搖滾明星即將誕生,唱片公司和樂迷皆迫不及待接續作品的問世。然而,不知何來的詛咒登門拜訪,如影隨形,糾纏著他不放,將正要展翅翱翔的楊拉入深不見底的深淵之中。

 治癒分裂的方法:追隨所愛 —— 專訪插畫家 A ee mi

創作者時常被提醒要創造自己的風格、要獨特才能被看見。「我以前也有很大的執著,要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東西,要做到只有我才能做到的事。但那種感覺,都不是真的。」A ee mi 曾想,作為一個用插畫漫畫呈現議題的藝術家或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定位。「不是真的,意思是,我不是真的比別人更加關心議題。誠實一點講,那是我的自負。」尖銳且執著地想要傳達理念、改變他人的想法,她坦承這是一種居上位的姿態。

《三島由紀夫 VS 東大全共鬪》:神聖殉國者的最後思辯

塵封半世紀,有如日本文學巨匠三島由紀夫生平最後一塊拼圖的紀錄片《三島由紀夫 VS 東大全共鬪》,去年已先後在台港兩地上映,但礙於疫情復燃,戲院全線停業,於香港映期只有短暫兩周。對香港觀眾而言,無論是否熟悉三島由紀夫,認不認同其狂熱至死的愛國論,它顯然有著另外一重意義:於政局劇變、紅線無所不在的香港動盪年代,它是極少數涉及政治議題而能夠公開放映的紀錄片。當我們追憶日本 1969 年的左翼學運及一場過激而和平的文壇大辯論,時過未有境遷,放諸香港社運思潮散碎的 2022 年,到底從三島由紀夫這樣一位切腹殉國的偉大作家身影之中,尚能探問什麼時代的訴求?

《美國女孩》 —— 從私密到普世,交匯個人與時代的水花魔法

《美國女孩》的成功,或是也為近年台灣電影樹立一個典範,重點便在於阮鳳儀清楚知道「故事」的重要性。故事是電影的關鍵核心,但要如何將自身的經歷,當時所感受到的心情體悟 —— 家庭突如其來的環境移轉,及文化與身分認同的磨合尋找,轉化為一種深具普世性的共感。如何將私密面向觀眾?

《引言》:以意像和情感驅動的空缺敘事

影迷在享受洪-金多元宇宙樂趣之餘,其實也不斷期待洪常秀是否能走出這段關係對他創作的影響,或是洪金系列的創作能否進化、昇華成不同的模樣?2021 年的《引言》則是一次更遠的偏離,特別是這次久違地關注年輕男性,可能是近年來,洪常秀的電影第一次與金珉禧及其女性形像無關。

妄想癖獲釋 —— 專訪插畫家 ONO-CHAN

在畫出目前的風格之前,我走了不少彎路,但所有的經驗都反映在畫上。不要著急,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前進,這段期間吸收和積累的東西,就會成為自己獨有的表現。即使身處與繪畫無關的環境中,只要不忘記自己的愛好並用正確的方式去努力,就會成為你的優勢,接下來等到機會來臨,踏出一步就對了。我也正在享受這段摸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