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鏡片看世界——眼鏡的壯觀生活

在落後的時代,人們帶著未經矯正的視力跌跌撞撞,近視眼很難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說法完全不誇張,他們會走錯路、沒注意到有一隻狼正等著撲過來,甚至容易把劍刺向錯誤的人,這讓他們處於明顯的劣勢。近視眼無法帶隊狩獵野豬,或從大廳的另一端向貴族鞠躬,因而被看作鄉巴佬。對他們來說,最安全的地方是圖書館,他們可以花上幾天,不費力地瀏覽鬼畫符般的經書,甚至試著寫下一些自己的見解。從那時開始,在文化想像中,書呆子和近視就被連結在了一起。

迷霧聖父——克蘿伊與下一個20世紀

從2012年的專輯《Fear Fun》至今,迷霧聖父也堂堂邁入了10周年;這位極擅長說故事的音樂才子,於4月帶來了《Chloë and The Next 20th Century》這張令人滿意的全新專輯,這張專輯也是繼2020年為非營利組織音樂關懷(MusiCares Foundation)COVID-19 救濟基金募款專輯《Off-Key in Hamburg》之後的新作。

隱藏攝影機、恐慌發作和嬰兒便便:比利時歌手 Stromae 睽違九年的專輯

幾個月前,以藝名 Stromae 為人所知的比利時創作饒舌歌手保羅・凡・海沃(Paul Van Haver)宣布復出,此消息在法語音樂圈造成轟動。在2010年代初期,Stromae 已站穩腳步,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法語歌手之一,專輯銷售量達850萬張,單曲〈然後我們跳舞〉(Alors On Danse)在19個國家排名第一。2013年,他的第二張專輯《平方根》(Racine Carrée),在法國排行榜上待了5年:它兩次成為年度最暢銷專輯。

生活、工作,與抵抗——導讀白曉紅《再見,烏斯曼》 非裔移工在義大利

《再見,烏斯曼》詳實生動地講述了抵達義大利的非洲人面臨何等命運——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工作,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抵抗。正如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1930年代末與貧困的採摘工人一起往西穿越塵爆區後,將自己發給《舊金山新聞》(San Francisco News)的快電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大作《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白曉紅也汲取自己在第一線與非洲移工相處的生活經驗,勾勒出她筆下這些義大利「必要棄兒」令人痛苦的生活全貌。

#MeToo 重燃,日本情色大師跌下神壇了嗎?

過去數年,#MeToo 事件早已在好萊塢影壇連環進擊,而隨著漸多受害女性願意挺身而出、開名告狀,星光熠熠的銀幕背後,各種「潛規則」與剝削、侵犯女性的手段相繼曝光,不少響噹噹的導演、監製和巨星演員都落得身敗名裂,甚至影途腰斬。西方影壇打倒男權淫威的旗幟已然高舉,群情洶湧至今不歇,然而,這股逆權風潮足足用了幾年時間,似乎仍未能越洋在色情影業發達的日本形成新氣象,扭轉生態。

戲劇性的判準為何?從《絕命毒師》到《絕命律師》的戲劇主題轉向談起

受到疫情的影響,《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的最後一季終於在日前首映,並於最近開始在 Netflix 上每週更新。這部影集作為《絕命毒師》(Breaking Bad)的前傳,兩部作品都可謂為影集的經典範本,無論是戲劇動作還是對白的豐富交織——角色言談中提及的細節往往不只是故事,更是和劇情環環相扣的設定和伏筆,使得該作品成為一部嚴密的符號系統。

真實與電影的再創造——簡評阿巴斯的「科克三部曲」

伊朗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以《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和《特寫鏡頭》(1990)打開世界影壇的大門。《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故事發生於伊朗北部的科克(Koker),該地在1990年成為伊朗大地震的重災區,導演於是以尋找片中小男主角的下落為題拍出了《生生長流》(1992),之後又拍出衍生電影《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最終這三部片被外界稱為「科克三部曲」。2022年4月,片商以「伊朗三部曲」為名在台灣重新上映。

圖畫裡的城市風景:藝術家眼中的街道空間與建築

藝術家在描繪城市的時候往往帶著一些自由,許多創作者並不見得想要如實重現眼前所見,反而嘗試將其主觀的感受透過畫筆,轉換成為更加觸動人心的畫面。難怪從古至今以來各式各樣的「城市畫」總是能擄獲眾人的目光,觀者在畫中尋找熟悉的場景,想像自己身在其中散步閒逛,不知不覺便深陷其中。究竟城市畫具有什麼樣的迷人之處?

上世紀的青年藝術家都做什麼消遣?——洪瑞麟與他的大稻埕

以「礦工畫家」聞名的洪瑞麟,是早慧的繪畫天才,1912 年生於當時文人志士鼎沸的大稻埕,8 歲時進入位於六館街、以人道主義為旨教育失學兒童的稻江義塾,他很快地展現出繪畫天賦,從 12 歲 時的速寫〈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米勒素描摹寫〉可見一二。其後,洪瑞麟更慕石川欽一郎之名,進入由倪蔣懷設立的臺灣洋畫自由研究所(後更名為臺灣繪畫研究所),接觸西洋畫技法,少年洪瑞麟在此結識了臺灣美術史中群星般的藝術家一行人,包含陳植棋、藍蔭鼎、陳英聲、陳德旺、張萬傳等。在當年藝術、文化、社會運動風起的大稻埕,18 歲少年洪瑞麟立定成為畫家的志向。

攝影師加布里埃萊‧加林伯蒂:「我力圖描繪那些試著讓周遭井然有序的人」

在《Toy Stories》計畫中,加布里埃萊探索了孩子和玩具之間的關係,30 個月的時間裡,他拜訪了50個國家,從德州、馬拉威、中國到印度,或從冰島到摩洛哥,再到斐濟。加布里埃萊記錄了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對玩具引以為豪的快樂,無論是一支模型車隊、還是一隻絨毛猴子玩偶,玩具總能在孩子的想像中栩栩如生,並陪伴他們度過日常驚懼和夜幕來臨。

美奈田主山:熊、檜木與布農族

美奈田主山在部落被稱為 Minataz,意思是曾經有一場大風雪,凍死了來此地狩獵的獵人。這樣的故事,其實是老人在告誡後代子孫,如遇到惡劣天氣,不宜移動,必須停留在安全地方,等待放晴。我們所在的這個部落叫做巴喜告部落,目前主要居住的族群以布農族為主,但是巴喜告不是布農族語,是卑南族語,過去其實是卑南族的傳統領域,那為什麼布農族會住在卑南族的傳統領域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