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記》:希區考克改寫影史遊戲規則,懾人經典歷久不衰
希區考克承認了電影本身的罪之誘惑:讓我們在不被窺探的情況下,去觀看他人的生命。早在六年之前,他便以《後窗》做過同樣的事。但是《驚魂記》更進一步,將男性凝視發展到最淫褻好色的境界,並就此改寫了往後的電影。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希區考克承認了電影本身的罪之誘惑:讓我們在不被窺探的情況下,去觀看他人的生命。早在六年之前,他便以《後窗》做過同樣的事。但是《驚魂記》更進一步,將男性凝視發展到最淫褻好色的境界,並就此改寫了往後的電影。
「川劇」,這流於邱炯炯血液中的因子,已成為專屬於他的獨特電影語言,更早從此部作品便能窺見一二。尤其邱炯炯對音樂的運用,可是從川劇為思考點出發,力邀表妹刁力力為家族譜曲,所有鼓點的進退、銅鑼與嗩吶的交響出現時機,都能精準在喜悅激昂中襯映出人物的傷感,邱炯炯的電影更像是一齣齣「影像戲曲」,吆喝一聲,引吭數首,暢快淋漓。
英國《衛報》和樂評網站「Pitchfork」將The Smile評譽為電台司令最好的支團,大概是在說湯姆和強尼這對自1980年代在牛津一起闖蕩的搭擋,在分別任性地單飛多年後,終於孵出了一個類似2.0或3.0的電台司令。強尼開始認真在The Smile裡彈起吉他,湯姆繼續寫詞調侃那些他討厭的人;除了政治領袖,當然也包括那些惡名昭彰的演藝圈人士及當代「運動」。
電腦數位合成影像與「連續但仿造」及「在場卻不連續」這兩種現實效應不同,對馬諾維奇來說,它特殊之處,就在於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虛擬現實中的運動影像。在這個意義下,「(虛擬現實)空間」與「世界」取代了「螢幕」,觀眾被「鑲嵌」到數位合成影像製造的世界之中。
「沒有明星臉」是池松獨有的演員特質,他有著一張看不出什麼趣味,而且也很像路人的臉孔,沒有精緻的明星相、天王巨星的吸引力,取而代之是一種更容易接近故事角色的實在感。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鏡像・映像:80 後的當代影像藝術」,是由「鏡像世界」、「映像人間」兩個主題展所構成的慶祝開館週年特展;部分展場空間暗藏鏡面設計,觀眾若不經意地一瞥,鏡子隨即映出自己的視線,同時反照出作品,這幢歷史悠久的建築彷彿是一座巨型影像裝置。
遊於精彩輝煌的舊時光,魔幻地走進二〇、三〇年代奔騰咆哮的文化場景。藝術史在眼前鋪展開來,藝術家、作家、文人雅士都在眼前,甚至和他有了交流;霎時間,源頭又有了滾滾活水,使他流連忘返。
自大學起即持續自費出版插畫作品集的高妍,在台日獨立出版界早已為人熟知。2018年,高妍將自己愛上日本搖滾巨匠細野晴臣的經歷,繪製成32頁的短篇漫畫作品《綠之歌》自費出版。這部作品輾轉流傳至日本,被細野晴臣曾組成的樂團 HAPPY END 鼓手、作詞人松本隆發現,進而轉達給細野晴臣本人,書中的真摯情感,也因而傳達到了他手中。
《鹹海敘事曲》裡的所有人物,乃至德國海軍軍官,旅行在定位模糊的群島間,彷彿在葛羅斯維諾家族的系譜分支上遊走,驚愕連連,而不曾觸及目的地。他們與地理上的真相擦身時,渾然不覺。
雨果.帕特對歷史和地理的知識豐富,畫功深厚,筆觸靈動,細節考究,線條從簡。即使過了半個世紀,《科多.馬提斯》仍是不可取代的經典,美妙的黑白畫面、復古的神韻,筆下的小島和民族風情,細緻得有如考古。
2003 年,世界聞名的法國博物館羅浮宮開始了「BD Louvre」計畫(BD = Bande dessinée,意為法國漫畫,BD Louvre 譯為「當羅浮宮遇見漫畫」)。這計畫是邀請漫畫家到館自由創作,除可在閉館後自由走動,更可深入一些平常不開放的展間,創作的唯一限制就是「羅浮宮」三字。近20年來,羅浮宮與漫畫家共同創作漫畫,介紹了更多羅浮宮的館藏與神祕的空間。
《浪漫的體質》由李炳憲導演,改編自2015年獲第36屆青龍電影獎提名〈最佳新人導演〉的 《二十行不行》,李炳憲將原先設定的青少年視角改為邁入三十大關的都會女性,衍生成為16集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