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蛋糕不是重點—專訪高妍

炙熱空氣乘著濕鹹的海風拂面而來,礁岩邊上的高中少女在初次聽到〈收集群風〉就浮現無以名狀的熟悉,隨著她上大學、遇見初戀、結識摯友、讀村上春樹的小說、隻身去日本旅遊,聽細野晴臣的演唱會⋯⋯一連串的第一次,音樂都像是海潮一遍遍擊打當初岸上的自己。回應這些奏鳴的《綠之歌》是台灣漫畫家高妍的首發單行本,匯集了在日本漫畫雜誌《月刊 Comic Beams》上連載一年的出道作,這些堆疊在日記裡的青澀絮語終於傾瀉而出,細膩濃郁的筆觸勾起的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回憶,時代印記般的作品引用似乎能在觀者耳邊泛起陣陣呢喃⋯⋯

插畫家・漫畫家 高妍
1996年生於台北。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曾赴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繪畫專攻短期留學。現為插畫家、漫畫家,在台灣、日本發表作品。2020年受邀為村上春樹《棄貓》繪製封面與內頁插畫,並以台灣館參展漫畫家身分參與國際安古蘭漫畫節。2021年5月起於日本漫畫雜誌《月刊 Comic Beam》初次連載作品《綠之歌》。

五年之間,高妍從自費出版創作者成為長篇單行本出版的漫畫家,儘管面對的是同一個文本《綠之歌》,這回她將原稿每一頁網點重貼、重新處理細節,甚至有的整頁重畫,改到頭破血流

(本文感謝臉譜出版協助)

自大學起即持續自費出版插畫作品集的高妍,在台日獨立出版界早已為人熟知。2018年,高妍將自己愛上日本搖滾巨匠細野晴臣的經歷,繪製成32頁的短篇漫畫作品《綠之歌》自費出版。這部作品輾轉流傳至日本,被細野晴臣曾組成的樂團 HAPPY END 鼓手、作詞人松本隆發現,進而轉達給細野晴臣本人,書中的真摯情感,也因而傳達到了他手中。2019年,細野晴臣更主動邀請高妍參與他的生涯紀錄片拍攝。

同年,高妍在日本逐漸打開知名度,不僅與香港漫畫家門小雷、韓國漫畫家 Byun Young Geun 在東京舉辦聯展,更獲得村上春樹青睞,受邀為其新作《棄貓》繪製封面及內頁插畫,引起轟動。當時年僅23歲的高妍,已然成為國際漫畫圈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高妍首部長篇作品《綠之歌》單行本於2022年5月25日台日同步出版,並接受了本期《週刊編集》的訪問:

《綠之歌》從32頁的 Zine 出版成單行本,在內容和畫作上做了許多改動,你覺得最滿意的地方是?

《綠之歌》裡面有很多不純熟的地方,第一是技巧的不純熟;第二個不純熟是因為這是我19歲到22歲的日記。會想把這段青澀的日子寫下來,是因為現在如果要回想年輕的自己在想什麼,我其實說不出來。但正是透過日記,這些青澀又不純熟的情緒才能完整地被保存在《綠之歌》。

有些人讀到《綠之歌》時,會想起自己以前發生過的事,然後再看見自己的當下。就像我去細野晴臣演唱會的時候,雖然很想記錄演唱會的每分每秒,但人畢竟不是一台攝影機,沒有辦法去拍攝、鮮明地保存記憶,我才想透過漫畫把這些不純熟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所以順利地完成、出版就是個很棒的鼓勵。

細野晴臣在書裡的臉總模糊不清,是因為他特別神聖崇高,沒有辦法被記錄下來嗎?

沒有畫細野晴臣的臉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名人,我很難描繪到別人一看就能認出他;第二個原因是小綠的視角,她看到細野晴臣的每個時刻,他都在舞台上閃閃發光。他對小綠來講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存在,即使她親身看過他的表演、他確實站在她面前,但這一切太令人難以置信,讓她沒有辦法記住細野晴臣的臉。我覺得這呈現了每個人看見自己非常崇敬的人出現在面前時,那種非常少女、怦然心動的狀態。

這次跟日本出版社的編輯合作,有沒有什麼收穫?

小綠和南峻第一次一起去看細野晴臣演唱會那天,進場的時候南峻叫了小綠一聲,她回頭之後,南峻說不用緊張。編輯看完跟我說他們從進場到站定,其實會心跳加速、非常緊張,建議我可以把情緒堆得更滿,編輯的回饋都比較偏向這種。

而且這次單行本我幾乎500頁全改,每一頁網點重貼、重新處理細節,甚至有的整頁重畫,改到頭破血流,改到編輯說:不要再改了!

「夢境」對你來說是什麼?

夢境在我的作品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的書裡面,夢代表的是「少女的呢喃」,對做夢的人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可以去奢望的東西。小綠在夢裡最自在,但在現實中並不是。我希望可以透過錯置現實跟夢境讓讀者感受到,她大部分的幻想或許不太可能實現,但如果有一天,這些幻想都實現了之後,她要如何去面對?她要如何去感受那個當下?

我的日記記錄了很多天馬行空的幻想。假設我真的跟喜歡的人在一起了,會過怎樣的生活?而且我有個詛咒:如果很在意某個人,就會一直夢到他,超煩的(嘆)。所以我會寫在日記裡,而在我往後的作品裡,夢境都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夢境和日記好像是你很重要的出口。

寫日記單純是因為不寫東西我會死,我需要一個出口,但這幾年太忙,記下來的東西已經不如從前了。這有壞有好,雖然我不像以前情感那麼豐沛,對很多事不再感到新鮮,但好事是我不斷地在成長,不斷在變成更好的自己。

書裡有句話說「海洋像一座大型的棺木」,我們很好奇遺體對你來說是什麼?

有一段時間,我對大學太失望,像小綠一樣完全無法創作,我想用一個有效、直觀的方式完整表達這種頹喪的狀態,所以決定讓主角受到一個很強烈、直觀的打擊——她曾經目睹一個人自殺。但這個場景並沒有真實出現,也不是她沒有辦法書寫的主因,而是一種動彈不得的心理狀態;表達這種狀態需要非常具象的表現:一種接近死亡的力量。我一直相信死亡同時帶有新生,死並不是終結,像《挪威的森林》就有提到「死並不是生的對值」,我希望可以透過《綠之歌》去傳達這個訊息。

海洋同時融合了生命的誕生與死亡,我以前去海邊只要看到屍體就會拍下來(除了蟑螂)。我小學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小王子》,裡面有一個概念說:靈魂是我們的本體,而失去靈魂的軀體,就只是軀體。所以我在看遺體的時候其實不會覺得感傷,牠們已經去了更好的地方,但是這個軀殼被留下,如果沒有被記錄的話,會永遠消失。我那時候發現自己可以透過攝影去捕捉牠們生前最後一刻的樣貌,所以想把這份非常溫柔、感傷,同時又帶著希望的力量呈現在作品裡面。

©Gao Yan 2022/KADOKAWA CORPORATION
©Gao Yan 2022/KADOKAWA CORPORATION
©Gao Yan 2022/KADOKAWA CORPORATION

為什麼在《綠之歌》提到《挪威的森林》中的草莓蛋糕理論?

草莓蛋糕是一個人墜入愛河時最純粹的表現,她希望對方願意接受自己提出的所有,不管別人認為是任性、公主病,她只是單純希望有人可以答應她的請求。草莓蛋糕本身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有人願意為她做那件事情。

畫《綠之歌》的時候,我就想,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什麼?或許是有人陪我去看細野晴臣的演唱會,但演唱會本身不重要。即使願望很天馬行空,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希望對方願意說這句話、做下承諾的心情,是我最想訴說的東西。

©Gao Yan 2022/KADOKAWA CORPORATION

除了小綠和南峻的關係以外,她跟 Luna 的互動也非常深刻動人,Luna 的靈感是源自於身邊的朋友嗎?還是你幻想中的好友?

我一開始就設定 Luna 對小綠有好感,她希望小綠可以過得很好,也沒有期待小綠的回應,是單純地對她好。我在創作的時候不會特別說明角色的性別認同,最重要的是不去限制別人的價值觀跟喜好,才能看見角色的各種面向,我覺得這才是未來作品應該要做的。不用說這是一本同志漫畫,也不用去強調任何為什麼。

《綠之歌》一開始出版成 Zine 的封面是一朵半開的花,這次出版的書封變成花叢綻放,是有意的嗎?

我會選擇畫花是因為花很容易讓人產生共感。台灣路上有很多花,它們會亂無章法地從各種建築竄出來,和日本很不一樣,日本的花通常井然有序、被好好照顧著。所以我認為花可以代表台灣的狀態,也很貼近我自己的狀態,即使這樣的封面沒那麼吸睛,但非常純粹,希望讀者可以產生一些共鳴。

想問一個小細節,小綠的校園看起來是台大,但她跟 Luna 說學校到「海邊的卡夫卡」要40分鐘,是故意的嗎?

這是一個小失誤(笑),裡面很多場景都是在畫台大,我後來才想到應該讓漫畫場景跟實際地點貼和會更精采,但是心有餘力而不足。

未來有什麼計畫嗎?會不會想挑戰虛構的故事創作?

我會繼續連載漫畫,下部作品也是我的親身經歷,關於以前留學的生活。這部作品的性別意識會更強烈,因為我在沖繩認識了很多在日本長大、但喜歡同性的人。那個時間點還發生了台灣的性別平權公投跟總統大選,所以漫畫主題除了探討性別認同,跟政治也很有關聯。

之後會想嘗試虛構創作!但我現階段想畫的故事非常多,所以目前還是會畫我能力範圍所及、可以清楚表現的故事。

編輯有跟我提議可以試試看原作改編,村上春樹有幾篇有趣的短篇作品,像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裡面有一篇叫〈雪哈拉莎德〉,我非常喜歡,發展空間也滿大,更會嘗試看看情慾類的作品!

請你分享一下最近最常聽的專輯。

日本女歌手 Kaneko Ayano 的《群れたち》,是我在留學時最常聽的一張,我有把這張專輯偷偷藏在《綠之歌》的一角。Kaneko Ayano 在心境上是跟我很接近的一位創作者,我在她的創作裡看見很多我想表達的東西。

她的歌裡面,我最喜歡的一首是〈グレープフルーツ〉(grapefruit),每次聽到都會想哭。有一句歌詞是,她每天都不斷地翻閱著日曆,思考要在哪一天告訴你「我喜歡你」,但是她沒有說,而明天就要來了,明天會一直不斷地來,我非常感動。我有偷偷透過一些方式想送書給她。

其實我未來有部漫畫會跟她有關,那會是跟我高中一位很好的朋友有關的故事。

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會做什麼儀式嗎?比如說煮一碗義大利麵、抽一根菸⋯⋯

現階段很多事情都還沒有結束,所以目前我還是沒有辦法休息(苦笑)。可能之後吧⋯⋯我想像的休息是跟大家一起慶功,之後去日本辦活動,可以舉辦自己的慶功宴。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