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情書》:再次遙望昨日的岩井俊二

以岩井俊二的作品水準來說,《你好,之華》則完全是一場美學災難,感覺就像一家風格獨特的日本麵店,為了擴張海外市場,而推出工廠量產的即食湯頭和麵條,精緻的仿日式包裝,裡面卻是滿滿的、經過商業計算的味精配方。相比之下,名義上是重拍,實際上是災後重建,將細節逐一重新烹煮、以人手修正的《最後的情書》,算是岩井俊二貨真價實的風格回歸。

漫談《天能》與三時間電影

在諾蘭的概念中,主角和天能組織代表了人類生存的意念,女主角代表他們守護的生活本身,從旁協助並犧牲自我的配角尼爾則是讓主角從一無所知到尋得信念的未來自我。時間的前進與逆行像是文明內在張力的隱喻,時間迴圈是諾蘭期待的永動驅力。

亂世中自處的豁達情懷:張曉雄新作《一蓑煙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系主任,張曉雄老師將在關渡藝術節帶著學生發表新舞作《一蓑煙雨》。透過「活水芬芳」計畫,舞蹈系與傳統音樂學系進行跨領域學習,三年來,師生到過越南、柬埔寨,今年又有北藝大的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加入,一同參加桃園大溪普濟堂的關公繞境…

銳舞、巨星、狂想曲:音樂傳記如何成為好萊塢票房保證

今夏會是音樂電影大賣的一季。原因為何?倫敦國王學院的電影研究講師瑪莎・希勒(Martha Shearer)表示,「其中一些電影將重點放在『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這或許可以呼應到現今時代的實境選秀和「社群媒體對名氣的概括」。此外,她接續道,「這些電影利用音樂表演營造出的超然歡愉時刻,傳遞出身為群眾一員的感受,以及這種集體經驗的真實性和即時性。此種情緒渲染力,遠比個人的成功故事要來得強烈。關於這種時刻的一種解讀是,在新自由主義分裂之下,人們在這頗為陰鬱的文化時刻中,對於集體經驗的渴望。」

以電影作為感召,《痛苦與榮耀》與阿莫多瓦的導演人生

阿莫多瓦的作品總以大膽鮮豔色彩為風格指標,利用誇飾的情感,為他的肥皂劇(Soap Opera)情節添上爆炸性的元素。初期如《瀕臨崩潰的女人》、《綑著妳,困著我》等,從年輕氣盛對愛慾的張狂奔放,到如《我的母親》、《悄悄告訴她》逐漸探問愛為何物、尋找慾望根源的中期。直至近年如作品《飛常性奮!》、《沉默茱麗葉》,不再只延續他所關注的童年、親情、同性、宗教等題材,更在《痛苦與榮耀》中,明顯感受到來自阿莫多瓦對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省思。

一個財務自主的夢:柯波拉的西洋鏡浮沉

柯波拉五年前接受《富比士》訪問時說過:「人生就是如此,大家總是極盡一切可能想要避免災難發生,結果愈是擔心害怕、就愈是被它給吞噬。我如今已經把災難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深知有些偉大的點子、靈感,和破壞式的創新只會在混亂的環境中誕生。」

他主演了湯姆・約克

我們這些勉強跟上時代的老樂迷,大概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透過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得知電台司令、湯姆・約克發新專輯的消息。訊息的流量伴隨著歌曲〈Traffic〉的節拍,令人憶起幾年前電台司令的歌曲〈Lotus Flower〉;湯姆・約克從不吝於與樂迷分享他的舞技,更何況背後有好萊塢大導演撐腰。

優雅地喚回家鄉:聲音碎片《沒有鳥鳴,關上窗吧》

少數民族藉流行音樂進入大眾視野並非壞事,馬玉龍聲聲呼喚的是,期望家鄉遊子別讓外在環境抹滅自己的獨特性。「記得回家」不盡然是物理上的移動,也是心靈上的回歸。走一遍彝族音樂進入主流音樂的歷程,再回頭聽專輯中〈致我迷茫的兄弟〉,它的意義便不只是對後輩的殷切叮嚀,更藏著些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