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R塔爾》權力者的肖像與對時間的恐懼

電影挪用了古典樂壇的空間符號、運作邏輯與權力結構,「莉迪亞・塔爾」成為此結構頂峰的代表形象,但此等形象也充滿著危機與破綻。陶德・菲爾德運用景框設計,讓人物被壓制在巨大、陰冷、充滿細節的建築空間裏,危險信號不斷從四處以噪音雜訊的形式滲入塔爾的生活。

彰化公園——記我不曾享受過的溫泉路

出於好奇,我隨手亂找日本的公園,想找出面積與11公頃的彰化公園相差不遠的一座。巧合尋到寸土寸金的新宿竟有一座「新宿中央公園」,離新宿站步行只需十分鐘,占地9公頃。在新宿中央公園慢跑、休憩的民眾向來不少,想必昔日作為周遭縣市學生遠足優選地的彰化公園,往年風貌之盛。

撒旦的化身、蛇髮女妖——蛇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蛇擔起了許多反派角色,卻從未得到平反的機會,我們自小受到的相關教育,往往只有「蛇很危險、不要靠近」,課本會教你如何辨別六大毒蛇,要能背誦出是出血性毒或神經性毒的毒性與臨床症狀,卻沒有告訴我們,其實蛇比人類更早生活在這裡,是我們拆了蛇的家園,還反過來指控牠們是外來者。

Paramore《This Is Why》:技巧純熟、描述千禧年代不安感的歌曲

《This Is Why》出色且真實地捕捉了千禧一代的不安感:如果你在20後半30歲出頭的話,你還能體會它所描述的情緒;而如果你在十幾歲的時候正好就跟著〈Misery Business〉一起吶喊,這一切可能會感覺非常貼切。第二點尤其關鍵。與你的歌迷一起成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音樂人經常被困在他們最紅的作品裡,只能不斷帶來懷舊的經典歌曲,而歌迷們為了可以得到更多同類型歌曲,則會忍受幾首新歌作為回報。你永遠不會說 Paramore 正自在地走向成熟,畢竟他們的特點是焦慮和擔憂,但他們無庸置疑地愈趨成熟。

在烏克蘭的攝影師拍下了他們難以忘懷的照片

早在俄羅斯去年2月入侵烏克蘭之前,《紐約時報》的攝影記者就已經在烏克蘭當地工作。在這一年中,他們記錄了新聞工作者所能觸及的衝突的各個面向:無人機基地和暴行發生的地點;擁擠的地鐵和荒涼的村落;葬禮和歡樂的群眾;導彈路徑和難民路線;戰爭前線和毀壞的客廳。

鬼湖綠精靈

這趟行程,我跟著東魯凱的族人進到小鬼湖進行動物調查,小鬼湖屬於他們的傳統領域範圍,族人大哥告誡我不能朝湖大吼大叫,並耳提面命地說:老人家也不會到那邊打獵。不禁讓人聯想到巴冷公主與百步蛇郎的人蛇戀。小鬼湖之戀則唱出公主走進雲霧繚繞的湖中不再回家,小鬼湖從此成為族人的禁地。

終於要完結了 ⋯⋯ 在《新劇場版:終》之後繼續補完

故事表面主線是貌似神祕的外星生物與地球保衛軍間爭鬥的傳統套路,但暗地裡卻是總導演庵野秀明極喜歡的人類派系鬥爭政治劇。而世界觀經過元祖 TV 版、舊劇場版、漫畫版以至電視遊戲多方向擴展,各種重要或故弄玄虛的細節,大大小小的散落在不同版本之中,為當年觀眾帶來「全體追尋故事真相」的社會級討論現象。

《鏈鋸人》、《SPY╳FAMILY》、《給不滅的你》—— 從日本動漫談創作的形式、氣味及風格

過往我在課程、講座及文章中很常提到風格,對我來說,那是作為一個職人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課,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門武功,你必須理解一個流派的核心宗旨與脈絡變遷、學習不同時期掌門人的招式與變化型,並透過修練慢慢將技巧內化於心;有一天,等到你累積了夠多招式,並在實戰經驗中融會貫通,你方會從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核心裡,長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歡迎進入羅傑.伊諾的「空間音訊」

談起環境音樂的發展,功勞多半歸於布萊恩,但嚴格說來,兩兄弟在這門大師課程上的才學其實不相上下。羅傑在《聲音》以及《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Apollo: Atmospheres and Soundtracks)專輯內,與哥哥及加拿大音樂製作人丹尼爾.雷諾伊斯(Daniel Lanois)可說是三分天下,除了作曲、編曲,亦提供了他充滿標誌性的琴音與繚繞不絕的空間殘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