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之詞:那些將最後一張專輯當作自悼文的音樂家
鮮少有搖滾明星的死可以比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來得精巧。在他最後一張專輯發行後兩天,也就是他 69 歲生日當天,這位巨星在面對 18 個月的肝癌後迎來了死亡。在死亡聲明發表之後,鮑伊最終的歌詞成為宛如聖典般的文本。然而,與他生涯中大多數文字的晦澀相比,鮑伊的遺言顯得十分清晰。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鮮少有搖滾明星的死可以比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來得精巧。在他最後一張專輯發行後兩天,也就是他 69 歲生日當天,這位巨星在面對 18 個月的肝癌後迎來了死亡。在死亡聲明發表之後,鮑伊最終的歌詞成為宛如聖典般的文本。然而,與他生涯中大多數文字的晦澀相比,鮑伊的遺言顯得十分清晰。
天賦異稟、善心遠播,瑞凡‧費尼克斯(River Phoenix)之死對世界投下一記震撼彈。25 年後,他的女友薩曼莎‧馬席斯(Samantha Mathis)首次開口回憶那可怕的一晚,以及神話背後的男人。
戴蒙‧亞邦(Damon Albarn)在 blur 發行完專輯《Think Tank》後,除了主導卡通虛擬樂團街頭霸王(Gorillaz)之外,亦於 2007 年啟動了好人,壞人與女皇(The Good, The Bad & The Queen)這項音樂計畫,於 2007 年推出了首張歌頌英倫的同名概念專輯,獲得了當年《衛報》、《滾石》與《NME》一致好評。
十月底發行的《希遊記 SHI’s Journey》,對孫盛希而言是趟全新的音樂旅程,首度嘗試不同的音樂製作概念。她自出道以來的三張作品《Girls》、《Between》、《女‧人 Woman》皆是同一個脈絡下的企劃——以女性視野書寫成長三部曲。
「出國看音樂祭」說起來簡單,實際執行上卻有一堆需要克服的問題,例如在演出名單公佈前門票便銷售一空,更不用說還得賭上人品看能不能夠看見心儀的樂團了;當地住宿不只要提前大半年預約,價格或許還是平常的三倍;令人眼花撩亂的交通方式,往往成為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約翰藍儂:紐約城瞬間》(Sometime in New York)中,片尾最後一則訪談是約翰後來常合作的混音師,他提到當年約翰初次面試他時,問他上一個作品是什麼?他回答說「我剛混完保羅的專輯。」約翰只說了一句:「很好,你通過面試了。」
當我第一次聽見 OPN 的新專輯《世紀》(Age of),同名歌曲〈Age of〉行雲流水的合成琴音傾注而來,彷彿引領我回到了1980年代那些科幻電影、影集熟悉的空間與場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