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的斜度

我還是喜歡房子坐落在森林裡,盡量少砍樹。如果重新來過,一定要讓屋頂夠斜,才不至於需要清掃落葉。而可想像的設計難度會是房子變高變尖、量體變大,可能反倒在森林中顯得太突兀。思考這些問題,就是住在森林裡的小小樂趣。

專欄作家_李明璁

肉食樂園裡的虔誠祭拜

走出場外,嘉義市眾所皆知是雞肉飯的激戰區,每家名店特色不同、各有粉絲。但我的好奇反倒驅使自己試試街邊小攤(顧客滿是在地居民而幾無遊客),畢竟能在這美食樂園邊,屹立不搖三十載,肯定不是普通味道。果不其然,一碗便宜的雞肉飯,竟如此肉嫩飯香。我回想年少時初訪嘉義,也就是被類似這樣「一碗入魂」驚豔不已,回到台北再也難忘。

浴室改造

我能不能試試看調整成傍晚不工作,提前休息、好好沖個涼,在浴室看書、喝啤酒、看看山與夕陽?起心動念之後的具體工作就是改造浴室,我把整面牆拆掉,調整開窗面向落日,整間浴室從天花板到地板都改成木造。工程滿累的,但不久之後,我的浴室可以看夕陽,或靠著窗台看書喝酒。

專欄作家_李明璁

米食好味的傳承與創新

新化舊名大目降,是西拉雅原住民語 Tavocan 的音譯,意思是「山林之地」。這個小城鎮位於進入山區的交通要道,很早就是整個大台南周邊村落食物與生活用品的集散中心。新化市街從日治時期就相當繁榮,無論是老街上精緻又壯觀的裝飾藝術(art deco)樣式建築,或從新化市場向外延伸的各類攤頭和商家,都充滿強烈的地方特色。

專欄作家_李明璁

蜿蜒山路上的直送菜車

我們以為的菜市場,就是一個在固定地方進行買賣的場所,但其實,因應偏鄉角落的特殊需求,台灣有些山區會有所謂的「菜車」,沿著蜿蜒山路上下穿梭,甚至直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門口,宛如一個便捷的行動小超市。

不插電 混合能源熱水器

每天生活都產生不少可燃廢棄物,再加上做木工或整理樹林會得到一堆柴薪,這些都可以變成洗澡熱水的能源。冰箱、電腦、吹頭髮還是要插電,盡量把高耗電的設備用其他方式取代,對電力的需求低,自給自足就容易了。

專欄作家_李明璁

島民的自信海味

如果說澎湖的夜,總是屬於海鮮和啤酒,隔天早餐,最適合用來醒酒的清爽美食,我覺得就是在地著名的稜角絲瓜。無論是加了薑絲煮湯,還是清炒來配粥,鮮脆甜美,足以讓一天的開始,就充滿幸福感。

設計,東西的誕生

這本書的序言〈我從哪裡來〉非常簡短,從「我」到「東西」,人與物平等對稱的格式呼應著英文原書名的「東西從哪裡來」,自省與交心的意味濃厚,甚至帶著內行人才嗅聞得到的動人感傷。

專欄作家_李明璁

日以繼夜的海味人生

凌晨一時許,琳瑯滿目的漁獲,壯觀排列在一整條街的碎冰上,燈光下各色鱗片閃爍奇幻貴氣。這裡毫不客氣的舞台滿開,狂野到近乎兇悍的節奏,甚至會令初來乍到者有點膽怯。但試著放慢腳步、細心慢感後,會發現各攤商都有著自己擅長處理與販售的海鮮類別。

專欄作家_鄭陸霖

Blue Marble:地球太空船手冊

地球從來沒有一刻被人類如此「全面而親密地擁抱」,與其說「人類活在地球」,倒不如說是「地球活在人類的世界裡」。地球如今已經是我們結結實實的 Homebase,但我們的「地球之家」並沒有比原始人暫時窩身的黑暗洞穴更為安全,起碼他們還不致於需要因為人類史無前例的力量可能失控而感到不安。

銅線擋蝸牛

到了秋天,去年種的木瓜樹結實纍纍,今年種的也陸續開花,蝸牛大軍這時候又大舉出現,眼看蝸牛在木瓜樹上集結吃花,再不管、花又要被吃光了。印象中有朋友說過「銅」可以隔離蝸牛,馬上跑去資源回收場買了已經剝皮的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