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_李明璁

駕駛座上的未來作家

無論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在1976年導的經典《計程車司機》⋯⋯。開著車巡迴城市角落、接送各色人群,司機與乘客共處在一個狹小空間,某種奇妙關係突然成立也隨時結束,既無過去也沒未來,就是些當下的對話。

專欄作家_李明璁

當麵館裡的電視新聞被轉台

我跟麵館老闆娘說,一直在店裡播新聞當然沒有什麼不好,如果我們的新聞品質正常一點,可以有 BBC、CNN 或 NHK 一半的水平就夠了,⋯⋯可悲的是,螢光幕裡泰半都不是「新聞」,而只是各種真偽難辨、不知道其實也沒差的資訊碎片。

農耕機

「人要運動、不是勞動,搞清楚這兩者的差別,前者是對身體有益的活動,後者只會累積損害,打掃家務那種事情交給機器人吧。」身分是籃球教練的醫生跟我說。身體清楚地告訴我,做工、務農、打掃、坐著用電腦,只會帶來不舒服……

專欄作家_鄭陸霖

地圖:為了探索而生

這 4,000 多萬人次匆忙奔走於月台、閘門、通路之間,極少顧及彼此的人群流動,儘管為了購物、求學、商務等各種分歧目的而各自行動,因有了這張地圖,龐然巨獸翩然起舞變得井然有序。

專欄作家_李明璁

陽子的蹙眉與笑容

這次回顧展的海報,恰好就使用了此張荒木拍攝陽子沈睡在小舟上的經典黑白照片。以致於當我僅只是來到展覽入口時,什麼都還沒看到,卻已經默默感到鼻酸揪心。

專欄作家_李明璁

Goodbye、Hello,南門市場

無論是這些攤商自己、或他們的上一代所曾經歷過各種流離搬遷,雖然總是要依依不捨地跟過去說再見,但同時也意味著,充滿期待地要向未來說哈囉。此刻走在中繼市場裡,聞著濃郁不變的食材香氣、聽著始終一致的親切招呼,我清楚知道,這將會是一個其實永不熄燈、明天還要繼續跟你說早安的偉大市場。

專欄作家_鄭陸霖

手推車:巨大的系統與獨處的自由

一台手推車貫穿了消費旅程的起點、過程與終點,幾乎是象徵我們這個消費時代的唯一圖騰,是我們每天上演採購儀式的工具夥伴,這樣重要的時代象徵(icon)跟我們的認同何等親密,卻一直未被列入設計經典的行列,透露了設計專業的自我誤解與時代脫節。

專欄作家_李明璁

重新遇見,一間全球在地化的書店

那些唱衰「本土題材難出國門」的人,無法理解回溯歷史的能量多麼巨大,所有跨越疆域、穿透人心的生命力都可能由此孕生。從文學、藝術、音樂、電影、遊戲乃至動漫,台灣文創的未來不能只依賴中國龐大的資金市場,關鍵更在於:能否誠懇動人地訴說土地與文化的故事,並以創新科技形式重新闡揚歷史人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