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愛情故事及其無所不在的幽靈:《在車上》與《柏格曼的島》是一塊雙面錄音帶

如果說婚姻關係是一棟結構穩固的房,那麼磨損到最後的,也許便只剩下關於責任與承諾的鋼筋:關於孩子、日常生活的維繫、維持現況的表面和平。濱口竜介與米雅・韓森-露芙(Mia Hansen-Løve)不約而同地(透過自我或他者經驗)道出現代婚姻情感關係「崩而不潰」的疏離現象。

漸趨破碎的「主旋律」——電影配樂與影集配樂的相愛相殺史

影集的影響力與普及率近年逐漸超越電影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受到消費者觀看模式影響,影集每集的長度愈來愈短,許多作品單集只有30分鐘,有時甚至更短;內容上也考量到觀眾可能在通勤、做家事等低專注多干擾的狀態,往往以緊湊的劇情增加刺激感,但也需要更多清楚的「鉤子」來扣住觀眾。這些特性反映在影集配樂上,便是各種獨特且個性鮮明的「風格」,以及在整體布局上幫助梳理劇情的「主題動機」。

雲門舞集《霞》,和舞者的 Spark

雲門舞集的舞者透過視訊在家上舞蹈技巧課,並醞釀新作《霞》。《霞》將12、13位舞者分為兩組,編排成結構相同,但內容截然不同的兩種版本。以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演奏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薩克斯風版選粹為骨架,周東彥與魏閤廷的影像與動畫鋪成一張巨大畫紙,舞者盡情地在此時此地釋放自我。

活在心中的懸疑故事與愛——西格麗德.努涅斯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與《摯友》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的主角陪伴癌症末期決定安樂死的好友走最後一程,而《摯友》的主角收養教授自殺身亡後留下的大丹狗並決定伴牠餘生。二書敘事者均是大患來臨前,看似生命平順生活無憂(但顯然已不年輕的)女性,細數往昔穿插博學雜談盡顯機鋒聰悟,實則面對(任何生命的)消亡一樣脆弱。

美食劇,從深夜檔走進日劇主流

傳統上,日劇一直有著幾個萬年不衰的主流劇種,譬如醫療劇、刑警劇、校園愛情劇,但近年這些類型都缺少破舊立新的佳作,老調重彈逐漸流失了觀眾緣。而另一類潮流逐漸取而代之,綜觀全球影視市場,堪稱是日劇獨占的劇種——美食劇,它這幾年無處不在,深受觀眾愛戴。

剩下的我們在夢裡說

楊蘭香出生於桃園市清華里,初中畢業,從小跟著父母務農,早年辛勞,出嫁後仍會回家幫忙父母耕田,偶爾做手工。自丈夫考取公務員後,她開始當家庭主婦,生有兩男一女,一邊拉拔孩子長大,一邊找到人生中的興趣,參加客家歌謠唱歌班、學跳舞,並且不間斷地比賽,獲得不少的獎項。晚年經歷喪子及喪女之痛,身心每況愈下。

反亞裔仇恨升溫下,紐約唐人街的一家書店療癒當地族群

這家書店自開業起獲得的愛與支持,彰顯了當地亞裔社群的復原力,他們長期承受著新冠疫情最嚴厲無情的影響。根據非營利組織「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的統計,自疫情爆發以來,亞裔美國人遭受的種族襲擊事件有所增加,自2020年3月以來,全國就有超過1萬起自我通報的仇恨事件。

往何處去? 人類道德增強的潛在問題

尼采認為,人類總是被要求成為某個特定樣貌,以便符合某些特定標準。人類一直囿於某個價值體系,被迫跟隨當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定義,而這樣的價值體系,無疑是某種壓迫性的權力彰顯。因此,人類應該做的,不是去遵守當代認定的價值,而是去質疑、推翻、甚至超越,如此才能成為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