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球葬禮:死後變成「珊瑚」的新風潮

海面下的火化紀念碑能幫助人們在死後復育海洋棲地嗎?還是它們只是「漂綠」的噱頭?

珍妮特.哈克(Janet Hock)是一位住在印第安納坡里斯(Indianapolis)的前牙科教授,也是一位熱愛海洋的狂熱潛水員。「我們在地球上勤奮生活,但還有另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或該說曾是如此,」她說道。

所以,當77歲的哈克在2020年更新她的遺囑時增加了一項要求:她希望在死後成為珊瑚礁的一部分。這項與眾不同的要求,意味著她火化後會被混入一個稱作「礁球」的有洞半球形混凝土,她將會成為人工礁石的一部分,在海床上開啟第二生命。

「你為魚群提供能悠遊其中的結構,也為植物提供生長的空間,」哈克說。「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們真的很醜,接著我想:『噢,能夠待在海底一定很棒,橘色小魚會游過我球上的洞洞。』」

永恆礁石(Eternal Reefs)提供了這類化為礁石的服務,這間位於加州的慈善機構表示,它提供一種方式,讓人們「透過增加逐年減少的自然礁石系統,回報生命」。該機構將 PH 值中性的混凝土和人類骨灰做成的礁球,放在美國周遭管制區域的海床上,親屬和朋友們會拿到他們摯愛之人「墳墓」位置的 GPS 座標。該機構表示,疫情期間,這項服務的需求量已明顯成長3倍,這些需求大多來自熱愛海洋的人們,以及死後能夠復育海洋生物的想法。

英國礁葬組織「撫慰礁石」將礁石運至海上,準備讓它沉入海底。©2022 Solace Reef

想回歸海洋的欲望,可以回溯至數千年前。證據顯示,古埃及和古羅馬人會進行海葬;在南太平洋地區,屍體會被放在獨木舟上推向大海;而在海中灑骨灰的做法在亞洲由來已久;維京英雄死後會被放在船上進行火葬的傳說,同樣流傳於大眾文化中。

如今,人們正在尋找傳統葬禮及火化以外的環保替代選項,這與海葬的概念不謀而合。儘管成為礁石模型仍須經過火化程序,礁葬的概念是藉由模仿珊瑚礁的部分特徵,讓其結構協助恢復海洋棲地。

在傳統葬禮以外,將骨灰混入人工礁石的「礁葬」成為另一種環保葬禮替代選項。©2022 Solace Reef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表示,由於海水暖化和酸化,加上污染和過度捕撈,世界上多數的礁石都面臨危機。礁石對保護海岸線和維持海洋生態系統而言至關重要,也為當地社區提供工作機會,甚至協助科學家生產新藥。

永恆礁石與礁球基金會(Reef Ball Foundation)及礁石創意(Reef Innovations)合作,建造礁球球體。球體高逾1公尺,寬逾2公尺,重約250至1,800公斤,粗糙的表面能讓海中動植物(如珊瑚和藻類)在上面生長。該組織目前已讓約3,000顆紀念礁石沉入德州至紐澤西海底的25處空間。

在礁石沉入海底後,親友將鮮花丟入海中向逝者致意。©2022 Solace Reef

愛丁堡大學地質科學學院的海洋生物教授莫瑞.羅伯茲(Murray Roberts)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想法。「在特定結構上,珊瑚和所有動物都能生長得更好,」他說。「我看不到任何明顯的缺點。」

羅伯茲說,人類骨灰混入人工礁石,可以幫助礁球免於受到破壞,同時凸顯出人們對海洋造成的傷害。「當海洋包含了人體遺骸的人工礁石,想像一下,如果那個區域被拖網捕撈,會多麼令人驚愕,」他說。

南安普敦大學國家海洋科學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專攻人工礁石的肯.柯林斯博士(Dr Ken Collins)對此表示同意。「這是一塊受指定的海床,它會保持在不受干擾的狀態,」柯林斯認為,混凝土在海洋裡不會造成問題,他自己也有參與一個英國紀念礁石計畫。「任何影響都會在幾天內消失。」

永恆礁石表示,哈克等人為礁球支付的費用(8萬7,000至21萬7,000元新台幣)會成為更多人工礁石的資金。「我們將自己視為礁石的建造者,那也是我們的目標,」永恆礁石的執行長喬治.法蘭克(George Frankel)說道。「紀念則是我們的途徑。」

類似的計畫,大海中不只這一個:佛羅里達州海王星紀念礁(Neptune Memorial Reef)的母公司指出,它「在生命結束後」,在海中「創造第二生命」,該計畫同樣提供混凝土和火化遺體製成的紀念碑,要價1,295美元(約3萬8,000元新台幣),以取得資金。「建造礁石要花錢——花很多錢,」該司營運總監吉姆.赫斯勒(Jim Hutslar)說道。

赫斯勒表示,人工礁石是56種魚類以及螃蟹、海膽、海綿和珊瑚的棲地。人工礁石完工後,將由25萬個紀念碑組成,占地超過6.5公頃,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人造珊瑚礁之一。

在海底的人工礁球周圍,熱帶魚穿梭其間。@reef_ball on Twitter

這個構想同樣被英國的多塞特郡(Dorset)採納,以作為吸引潛水者前往該地的策略之一。兩位當地潛水者,馬庫斯.達樂(Marcus Darler)和夏恩.韋伯(Sean Webb)取得英國皇家財產局(Crown Estate,擁有英國海床的君權組織)的許可,在韋茅斯(Weymouth)和波特蘭的海岸獲得了1平方公里的礁石區域,協助復育當地的龍蝦,同時將該區設為一個潛水地點。「為了籌備資金,我們想到了撫慰礁石(Solace Reefs)這個點子,」達樂說。

在柯林斯的幫助下,他們用壓碎的波特蘭石灰岩和人類骨灰打造了有孔洞的半球體。自2014年起,他們已放置了16座人工礁石。「礁石上覆蓋了極為多樣的無脊椎生物⋯⋯它已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在該地潛水後報告。

許多人都想複製這種模式。「我經常接到電話,」法蘭克說。「問題是,他們全都只把這當成一個快速致富的計畫。」不過他也提到,「在我看來,礁葬毫無疑問會成為主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個模式,它仍然包含火化,就平均值來說,每火化一具人體會釋放400公斤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如果人們真的想要對環境有所作為,就不該選擇火化,」慈善機構自然死亡中心(Natural Death Centre)經理羅希.英曼-庫克(Rosie Inman-Cook)說。「火化就是災難。」

人工礁石也需要混凝土,而混凝土的製程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8%。混凝土附帶了巨大的環境成本,艾塞克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麥克.史黛克(Michael Steinke)說道,「因此,就這個觀點而言,如果你真的很有環保意識,礁葬可能不會是最棒的點子。」

英曼-庫克對她稱為「噱頭」的葬禮產品和服務抱持謹慎的態度。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帶來了一些古怪發想,從用蘑菇菌絲做成的「活棺材」,到蛋型的種子骨灰壇(這會在你的遺體上種出一棵樹)。「它帶來的改變無濟於事,」她說道,並認為這類點子分散了本質上的改變所需要的關注。英曼-庫克認為,自然葬是對環境最好的選擇。

哈克說,她也對一些關於葬禮的新點子感到懷疑,但她對在新礁石上生活的海洋生命印象深刻,她認為,相較於墳墓,礁葬對她的家人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我看過一部影片,那部影片展現了這些外表奇特的球體有多快就被魚群填滿,所以這個概念看來真的行得通,」她說道。「讓某些被破壞的東西重獲新生——這個想法很吸引我。」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