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畫中,迷失在當下 —— 專訪路克・亞當・霍克

具有建築學背景,熟習製圖技術的路克‧亞當‧霍克以實地取景見長,在目睹人類活動為周遭建築注入的奔放能量後,他常常花上數小時到數天以上的時間,去觀察並捕捉物體或建築的動態性與空間感,並細心地勾勒於紙上,凌亂的線條構成了精準的細節,扎實記錄地景的本質與人類身處其中的位置。民、難民與陌生人原本緊張的關係加劇,尚能透過他在疫情期間,以祖父與愛犬羅賓為視角所創作的繪本集《只要我們肩並肩》(Together),重新端詳一遍周遭平靜且可靠的力量,亦步亦趨,找回面對眼前逆境的信心

考試夢

我是睡著了嗎?還是一直醒著?僵硬的身軀一點一滴沉入一座浮盪的水池,我的皮膚能清楚感受到卡其制服的觸感,右手握著原子筆(用我慣用的姿勢),在一間無窗的教室裡寫著鬆軟的考卷。寫下的字像湖心的漣漪在表面暈開,散成一團一團模糊的藍色,最後從書桌四邊掉了下去。我來回塗塗寫寫,考卷依舊一片空白,而且愈寫愈薄,愈塗愈濕……

蛹生蝶?繭生蛾?蝴蝶王國的國人須知

台灣素有「蝴蝶王國」之名,目前記錄到的蝴蝶逾 400 種,教科書還會告訴我們「台灣蝶種密度居世界之高點」等等不考慮綜合因素的粗淺論述,卻鮮少提及這「蝴蝶王國」的美名,其實更多是源自於台灣曾靠著出口蝴蝶標本和高品質的蝴蝶翅膀貼畫聞名國際。

瑞典木板好處多多:這座神奇的生態小鎮有棟 20 層高的木製大樓

當你降落在瑞典最北部的謝萊夫特奧機場(Skellefteå airport)時,迎接你的,是一座豎立於遼闊松木與雲杉林中的木製航空交通管制塔。坐上一輛沼氣公車進城,沿途你會瞥見幾棟木製公寓大廈和幾間木製學校,橫跨一座木製公路橋,經過一座木製立體停車場,最後抵達如今擁有世上最高新木製大樓之一的市中心。

《青春弒戀》:台灣新浪潮的繼承與復興

甫於本屆金馬獎入圍五個獎項的《青春弒戀》,雖然最後並未抱回任何獎項,但筆者依然給予該片高度的肯定。原因無他,因為這部片就像其英文片名 Terrorizers 所要致敬的楊德昌英文同名作品《恐怖分子》那樣,藉著相近的橋段反映台灣當下的氛圍或社會問題。

《永恆族》—— 永恆後的毀滅,不朽自我的重生

與其說趙婷不融入商業電影的框架路線,倒不如說她為漫威宇宙電影開創了全新的格局。過往漫威電影,重視的是來自外界的質疑:當英雄打擊壞人失手而成為全民公敵,城市還需不需要造神的蜚語四起,此時針對英雄自身的精神緊張感官也隨之放大,成為故事主要聚焦。而趙婷在《永恆族》中,所關心的是人/英雄與世界的關係,她巧妙運用「永恆」(Eternals)不朽的特性,當無法死亡成為一個前提,眼下已歷經了幾千年的他們,隨著物換星移、世事全非,最終能留下和在乎的又是什麼?

凝視他者凝視的他者(即我們):《穿越福爾摩沙 1630-1930:法國人眼中的法國印象》

《穿越福爾摩沙 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蒐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記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以作者龐維德的現代法國之眼,綜觀出這些文本的價值與基本的反思。

從《尋琴者》、《甜蜜與卑微》到《作家命》 —— 讀郭強生在書寫中的竭盡探索與釋然和解

郭強生中篇小說《尋琴者》面世後,其感動讀者的程度,彷彿神諭開篇,天使演奏音樂,靈魂陶醉到自願進入會病會老的肉身。小說的共振力道,並不全然來自精巧的意象設計,以琴喻情、喻肉身、喻一切斑駁記憶。它更似作家的自剖與提醒。書中提及「鋼琴發出的音色是如此悠揚,但鋼琴的本身卻總是承受著巨大拉力的痛苦。」對於寫作四十年的郭強生而言,讀者們何嘗不也意會著他「將人生感受貫注於指尖」的過程,聽他回答出自己與文學的關係。

橫越音樂世界的一架溫暖噴射機 —— 布萊恩.伊諾

離開樂團的伊諾十分徬徨,與費里的爭執導致他在創作上的不安全感,同時還欠下一筆鉅額債務,身無分文的他只能落腳在一間破敗公寓,裡頭蟑螂四處亂竄,環境污穢不堪。到了夜晚,寒風吹進屋內使人不禁顫抖,難以入睡,只能靠著四處走動讓身體保持溫暖。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精神狀態漸趨混亂的伊諾,靠著強大無比的意志力完成個人首張專輯《Here Come the Warm Jets》。

聖誕的甜蜜:義大利水果麵包

潘尼東尼(Panettone)是義大利聖誕節到新年期間吃的巨大柔軟麵包,形狀像衝出大紙杯的蕈狀雲,時節一到,麵包坊、食材店就開啟預購,超市裡也有平價的版本,總之是個讓人想到恬淡冬日假期的烘焙糕點,大家總要吃了才像過節過年。

當自然「違法」——《安分守己的動物罪犯》

這個印度城邦有著一群群飢餓的大象,牠們被隔絕在小片林地,為了尋找食物及棉花纖維遊蕩到人類村莊。大象們甚至還會尋找當地家庭自釀的酒 haaria,牠們喜歡喝酒,但缺乏分解酒精的酵素。在西孟加拉,人們為此失去的遠比阿斯本更多;大象群會踩踏作物,也會踩踏人類,根據羅曲所述,過去五年來,印度已有 403 人死於象腳。然而,大象的地位如此神聖,導致他們不願殺死大象。

Tick, Tick…Tick, Tick…Boom!強納生‧拉森的倒數時刻

《吉屋出租》(Rent)或許是多數台灣觀眾與美國作曲家、劇作家強納生‧拉森(Jonathan Larson)最近的橋樑,這齣改編自普契尼經典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的搖滾音樂劇,在 1996 年席捲東尼獎與普立茲獎,為百老匯揭開了新時代的序章,戲中描寫一群生活在紐約下東區的藝術家與音樂家們,在窮苦困頓與愛滋病的陰影下,於理想與生存之間掙扎、於失去與挫敗之間成長,學習著關於生活、關於藝術、以及關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