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生蝶?繭生蛾?蝴蝶王國的國人須知

台灣素有「蝴蝶王國」之名,目前記錄到的蝴蝶逾 400 種,教科書還會告訴我們「台灣蝶種密度居世界之高點」等等不考慮綜合因素的粗淺論述,卻鮮少提及這「蝴蝶王國」的美名,其實更多是源自於台灣曾靠著出口蝴蝶標本和高品質的蝴蝶翅膀貼畫聞名國際。

如今環境過度開發和產業結構改變,追著蝴蝶跑的人們大多是揹著相機的蝶迷。春天賞花同時也賞蝶,還有特別為蝴蝶打造的生態園已是當今常態,但大家的目光大都放在白天活動,或是又大又亮麗的蝶類,不僅常忽略小型不鮮豔的灰蝶、弄蝶,更忘了鱗翅目是個超龐大的家族,直接粗暴的二分為「漂亮的是蝴蝶、醜的是蛾」這種沒有科學根據的主觀判斷,像是一身 Tiffany 綠的水青蛾家族大概難有人昧著良心說牠們醜。

號稱「月神之蛾」的水青蛾。

大部分區分蝶蛾的方式都有特例,撇除美醜這種主觀意見不談,像是「蛾在夜晚活動」就直接被白天常訪花的長喙天蛾一族打了左臉,「蝴蝶結蛹、蛾作繭」更是右臉打到翻。還記得神級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中的那隻毛毛蟲,是作了一顆繭,然後嘩的破出一隻蝴蝶嗎?這不是毛毛蟲胡亂吃所以生長錯亂,而是作者卡爾爺爺就是以會作繭的一種絹蝶為毛毛蟲主人公的藍本。至於蛾呢,有的會吐絲作成繭再於其中化蛹,有一些甚至會打造出難以稱之為「一顆繭」的簍空外包裝,直接光溜溜躺進土中化蛹的也不在少數。

就精確的分類來看,會發現蛾的種類不僅是蝶的好幾倍,綜觀各種特徵也不難發現蛾的多樣性之高。其實兩者在生物學上皆同為鱗翅目,蝶屬於一類比較古怪的蛾,就是那多樣性中的一群罷了。古早分類方式是「長得像的分在同一家」,到今天不僅能看到更細微的構造差異,更能以分子生物學釐清物種間的親緣關係,甚至有一科「喜蛾」大風吹換分類變成了「喜蝶」,但牠們怎麼看都不像是一般認知裡的蝶類,不僅在夜晚活動,且長得就一副蛾模蛾樣。

因為鱗翅目是完全變態的昆蟲,從卵孵化為幼蟲後經歷數次蛻皮成長,化為繭後變出一隻長得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當代對蝶蛾除了美醜淺見外,多將牠們與「改變」連結,著名小說改編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天蛾就令觀眾印象深刻。不過歐洲人在 17 世紀前,壓根沒把毛毛蟲和蝶蛾當做同種生物的成長過程,反倒將蝶蛾視為死者靈魂,看成不吉利的東西。

東亞地區倒沒這麼掃興,中國有傳頌千古化為蝶的梁祝,還有熱愛諧音梗用貓和蝶代表耄耋的吉祥畫。日本則有不容忽視的巨獸台柱 —— 摩斯拉,東寶電影公司不只藉由電影演一輪蛾的生命史,這隻世界知名的大蛾更是母性的象徵,守護人類的女神,也是少數能正面推廣鱗翅目的擔當。

東寶電影公司旗下怪獸台柱之一的摩斯拉,是以展翅約 20 到 30 公分大的皇蛾為原型。

摩斯拉成蟲是以天蠶蛾科的皇蛾為本,幼蟲和繭則是絲綢文化的代表 —— 蠶蛾,也就是俗稱的蠶寶寶。家蠶是野生蠶蛾馴化而來,用力吃努力長大,結繭後就被人類丟去沸水煮方便抽絲,這些蠶寶寶就是絲路的真正起點。今日養蠶業隨人工纖維出現而式微,台灣僅剩一家養蠶農場在做蠶絲被,如今也多角化經營讓遊客體驗與蠶相關的活動。現在的小朋友大概難以想像,曾經有段時期,每個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小三生,都要貼身照顧一種昆蟲,深刻去體驗蠶寶寶的一生。然而,並不是每個老師都會教導學生善待生命,蠶寶寶沒有任何動保法、野保法可靠,從構造上就和人類截然不同的昆蟲的照養不受重視,一盒幾十塊的桑葉和蠶寶寶就成了各種悲劇,講起養蠶過往,許多人都充滿心靈創傷,回憶中盡是死相淒慘的蟲屍。

2021 年對做生態研究和教育推廣的圈子可說是個多事之秋,先在南投發現外來入侵種海蟾蜍族群,又有本土種的中華眼鏡蛇蒙受不白之冤被當外來種,以及在國土範圍理當只有蘭嶼才有的珠光裳鳳蝶,居然出現在台北植物園還產卵。正在籌備鱗翅目主題企畫的我直接因此嚇出一陣冷汗,趕忙在公家單位公告,並在諸多研究者提出的論述中檢視自己的認知是否符合現況 —— 台灣擁有的珠光裳鳳蝶是蘭嶼亞種(Troides magellanus sonani),只能在蘭嶼島上找到,由於蘭嶼和台灣本島屬於不同地理區,生物相更接近南方島嶼,珠光裳鳳蝶的指名亞種就是分布在菲律賓北方的島嶼,而台灣本島的則是和隔壁亞洲大陸同種的黃裳鳳蝶。

珠光裳鳳蝶原本只生長在蘭嶼,近日居然出現在台北植物園產卵。(Getty Images)

受限於食草和環境人為開發,蘭嶼島上的珠光裳鳳蝶數量從日治時期發現與記錄以來一直都不多。有無丁點可能是這隻蝴蝶大老遠從蘭嶼天時地利飄飛到台北市中心呢?這個季節吹東北季風,方向不對,絕對是「人合」造成的,就不知道是有人偷養保育類不慎逸出,還是秉持著混亂善良的立場,不顧牠們在本島就是外來種,執意要增加物種數量讓牠生了。網路上更有不少「都在台灣為什麼是外來種」、「都是蝴蝶有差嗎」、「青斑蝶還不是從日本飛來」等振振有詞的發言,明顯可見國人對自家野生動物不但陌生,生態觀念更是打從國小階段就學歪了。不得不說,除了「蝴蝶王國」這個名號,至少再多認識點什麼吧,台灣人。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