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vation Mountain》

作為角色的空拍機:劉玗《Salvation Mountain》中的「我們」

對本文而言,重要之處不在環保運動與原運如何藉由齊柏林所拍攝的影像而擴散出去,而是空拍影像的「位置」並未被議題化,換句話說,空拍影像被認為是中立、紀錄性的,齊柏林希望用這樣的影像來彰顯台灣之美;不同於此,社運人士及其支持者卻是反向地利用同樣的空拍影像來強調亞泥礦場相對於周遭環境的醜惡。

1%的可能

希爾杜‧古茲納多提瑞—— 1% 的可能

2020 年初,冰島女大提琴家希爾杜‧古茲納多提瑞(Hildur Guðnadóttir)以電影《小丑》獲得第 77 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的殊榮;雖然不是第一位得到該獎項肯定的女性音樂家,卻是第一部女性主責的得獎作品。這點很不容易,恐怕比奧斯卡非裔影帝還要困難;無怪乎被形容是「1% 的獲獎機率」。

《鏡》

潘越雲《鏡》:別緻的台語歌

潘越雲不是屬於我這一代的流行歌手,但小時候跟著家裡的大人聽過幾回。潘越雲在歌壇的優雅形象向來被比作貓,這回她將有著 40 年經驗的歌聲不著痕跡地與新穎編曲結合,如貓能符合任何形狀的靈活身姿。再拿貓來比喻《鏡》的音樂氣質與特性,亦不遠矣。

流行歌誕生

2020年,一首流行歌的誕生

從十年多前爆紅的小賈斯汀,到即將來台巡演的怪奇比莉 ……〈Baby〉誕生十年後,我們還有一首整個世代都能哼上兩句的熱門金曲嗎?一首歌又如何在這個時代「流行」全球?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十年前無異的是平台推波助瀾,而在這十年間影響力漸長的——是次文化。

2069

50年後的生命政治——高翊峰《2069》

《2069》的政治隱喻是極權政體,無論這是否是作者的意願,而自然我們會聯想到《1984》,但這裡的微觀權力已經滲透到最細微的神經訊號裡。記憶在此已經不是與遺忘或修改鬥爭,而是記憶本身的的載體已經存疑,只能「記憶註解」(這是小說中最有個人意志與自由的部分);人面臨的不是生命的威脅,而是生與死、你的身體、作為一個人的認知,全納入政治之下。

刺激1995

25 年後的致敬——湯瑪斯・紐曼,從《刺激 1995》到《1917》

25 年前,好萊塢知名配樂家湯瑪斯‧紐曼(Thomas Newman)以《刺激1995》(原著小說譯名為《蕭山克的救贖》)的配樂首度入圍奧斯卡;在今年 2 月初的第 92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以《1917》第 15 度入圍最佳配樂獎項的他,再度與小金人擦身而過;25 年過去,《刺激 1995》已成為電影史上最偉大作品之一,而湯瑪斯‧紐曼也靠著獨特的音符情感與聲響,成為好萊塢公認的大師,同時也是奧斯卡歷年最大遺珠之一。

慾望的枷鎖:蔡尚孚「小春夢」展

甫獲 2017 年台南新藝獎的藝術家蔡尚孚,3 月 4 日至 3 月 26 日於水谷藝術舉行「小春夢」個展,展出《飄盪》、《尾隨》、《徘徊》等作品,作品多以拾得的物件加入小型動力原件,與感測器組裝而成,除了《祭火》是錄像之外,其餘都是互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