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臉書的骨灰級用戶,我真不該信任馬克‧祖克柏
在這幾年間,我瞭解到祖克柏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甚至僱請保全來看顧他的垃圾。他還在自己的住屋周圍買了四棟房子,避免有人和他比鄰而居。他向好幾百個夏威夷人提起告訴,以反制他們聲稱自己在他考艾島上巨大不動產裡握有零星土地。他還祕密地製造了一些工具軟體以預防更多私人訊息外洩,免得對話流出後回頭過來糾纏他。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在這幾年間,我瞭解到祖克柏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甚至僱請保全來看顧他的垃圾。他還在自己的住屋周圍買了四棟房子,避免有人和他比鄰而居。他向好幾百個夏威夷人提起告訴,以反制他們聲稱自己在他考艾島上巨大不動產裡握有零星土地。他還祕密地製造了一些工具軟體以預防更多私人訊息外洩,免得對話流出後回頭過來糾纏他。
技術形塑人類的知覺與行動。沒有圍繞身邊的各種技術(無論它們多麼簡單)我們的生活與社會不可能是現在這個樣子。如果技術是人類存在的條件之一,那麼追求不受技術影響的自由,無異於緣木求魚。傳統觀點裡的消極自由(Freedom From)或積極自由(Freedom To)實際上並不存在,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也只能是「伴隨⋯⋯的自由」(Freedom With)。
2017 年 8 月台北世大運搖曳金色支翼扇葉的聖火台,搭配「台灣巨砲」陳金鋒驚天一揮,火球向上延燒點燃火焰的同時,不只讓人見證台灣精湛的工藝技術,也對背後的設計團隊——豪華朗機工更加好奇。一開始團隊四人昆穎、志建、耿豪與耿華各有專才,「混種」始然成型。近期在台中花博更與 12 個在地單位共創,以 697 朵機械花堆疊出《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可根據日照、風向等環境變化,進行不同樣貌的演繹,比如微風吹撫,花朵隨之搖擺;人群聚集時,花朵會含羞蜷起。這次《週刊編集》一探他們位於北投的基地,深入瞭解團隊自始至今的創作理念與過程。
在歷經十年的垂死後,資本主義又回到了老路。2007 年以來,對少部分國家的紓困和對多數國家的緊縮政策,使得全球債務增長了 40 %。是的,英國和歐洲的銀行已經採取了緊縮政策(美國當局要求巴克萊和德意志等銀行,收緊美元業務)及更嚴格的國家規範,對支出加以限制。然而,這導致金融仲介從銀行轉向資本市場。在提高部分銀行安全性的同時,風險卻轉移到了影子銀行。
我想說的不是鈦金屬疊疊碗或是 Snow Peak 好棒,人能夠享受活在地球上的美好,享受食物的美味,懂得讓健康的食材滋養自己的身體,這很重要,不然一直吃能量棒就好了。至於環保、愛地球,我是覺得讓自己好好生活的方式比較重要,通常對的方式對地球也不錯,要不然只為了愛地球、不愛惜自己也是不行的,地球不會感謝你。
1923 年 3 月 3 日,他們發行了第一期《時代》,一份新聞雜誌週刊。2018 年,公司分解求售。我們和二十多位前時代公司員工取得聯繫,包括編輯和撰稿人,請他們談談這個曾是權力與影響力核心的盛世面貌,以及對其衰落的看法。
我希望傳遞的,是我們正面臨燃眉之急。因此我不能只是呈現自然之美,而是同時也得表現出它的絕望與迫切。在我所拍攝的照片裡面,飢餓的北極熊和死亡的鯨魚往往不是最受歡迎的,但我不在乎。對於人類和地球來說,希望仍然存在,但那須要付出著手改變的代價,並且要立即為之
有一大群人趕上這波風潮,紐西蘭恐怕有上千甚至上萬人從事非法採礦,還有幾百人全職靠它營生——我們身處當代淘金熱之中,不只是紐西蘭,更是遍及全球,不過紐西蘭是格外誘人,因為它是個非常穩定的國家。
泰勒.布魯爾坐鎮位於倫敦的Midori House辦公室,指揮三層樓勤奮傑出的人才: 一樓是雜誌《Monocle》自家廣播電臺Monocle 24,二樓是雜誌部,而三樓是品牌行銷及合同出版代理商Winkreative。
由荷蘭設計師彼得.比拉克打造的《Works That Work》,成了一場獨立出版模式的改造實驗。比拉克將他的設計師魂充分發揮在製作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從格式、廣告業務到配銷方式,一路發明多種革命性的系統。
你可以謝謝威爾斯想出死光槍(Ray gun)這個點子。後來,我們的想像裡頭有了攻擊用雷射槍、微波光束槍、粒子光束槍與諸如此類⋯⋯1897年,威爾斯小說《世界大戰》中的火星死亡射線開啟了想像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