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疤,電影是書寫它的筆:紀念克里斯・馬克的那些旅行
《堤》的開場有一段內容:「回憶片段與其他時刻並無不同,它們不過是在後來才在傷疤當中被辨認出來。」這在科幻的主題下開展的記憶詭辯,為克里斯・馬克一生的獨特創作關懷下了註腳;其中靜止照片和紀實素材的運用,也使他在表現手法上的實驗性成為一突出特點。不過事實上,使他在思想史和藝術史上佔據獨特位置的,並非只限於這些角度。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堤》的開場有一段內容:「回憶片段與其他時刻並無不同,它們不過是在後來才在傷疤當中被辨認出來。」這在科幻的主題下開展的記憶詭辯,為克里斯・馬克一生的獨特創作關懷下了註腳;其中靜止照片和紀實素材的運用,也使他在表現手法上的實驗性成為一突出特點。不過事實上,使他在思想史和藝術史上佔據獨特位置的,並非只限於這些角度。
本屆榮獲新星獎新北精神獎的短片電影《光榮之路》是由導演湯子賢所執導的一部公視學生劇展作品,內容講述在三峽種植檳榔的農戶父親:吳光榮(莊益增 飾)與兒子:吳育賢(阮柏皓 飾)之間動人的互動。
愛情串燒是一間料理與社群內容並重的特色串燒店,以主理人 Josh 特殊的觀察,紀錄食物與酒、店內氣氛、以及對於人生及社會的各種隱喻,這是它與眾不同且無法被複製之處。此期的「VERY GOOD MUSIC AND SHOES」為番外篇,交由 Josh 與他的愛情串燒呈現,一起感受炭火、感受愛情、感受人生的搖滾樂。
台灣新電影自1982年至1987年由電影工作者發起,該運動發展出獨特美學與論述,改變了其後台灣電影的形式風格,其浪潮在國際影壇更錨定出屬於台灣當代電影的顯著座標,影響影壇鉅深。這個始於對彼時體制僵化、電影缺乏多樣性、商業體系不平等而反動的文化運動,逐漸形成不斷流動、生成和擴延的能量場域,更向外生長成為跨語言、跨文化的有機生態系統,影響了整個華語地區的電影樣貌,包括中國導演賈樟柯和新一代後起之秀如畢贛、張大磊、顧曉剛等人,甚至日本當代知名作者導演是枝裕和和濱口龍介等都可見其影響。
「記得我第一次參加的音樂節是海祭,大部分的團都不是線上最紅,因為沒有任何預設,反倒能單純地去享受、期待每一場音樂,我想世界音樂節可能更像是這樣的狀態,有很多不可預期,就像是生命中的所有經歷,在不可知中才有機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今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 RESONANCE ISLAND」為主題,自8月5日至8月14日掀起一連10日的文化浪潮。除首度南進之外,2022臺灣文博會也注入「文化循環」思維,希望透過文創產業的一體鏈結,創造多元融合的文化風景。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鏡像・映像:80 後的當代影像藝術」,是由「鏡像世界」、「映像人間」兩個主題展所構成的慶祝開館週年特展;部分展場空間暗藏鏡面設計,觀眾若不經意地一瞥,鏡子隨即映出自己的視線,同時反照出作品,這幢歷史悠久的建築彷彿是一座巨型影像裝置。
遊於精彩輝煌的舊時光,魔幻地走進二〇、三〇年代奔騰咆哮的文化場景。藝術史在眼前鋪展開來,藝術家、作家、文人雅士都在眼前,甚至和他有了交流;霎時間,源頭又有了滾滾活水,使他流連忘返。
台灣的日常地景裡,究竟流動著多少聲音?風潮音樂旗下獨立音樂廠牌「WINDIE」推出全台首檔音樂實境行腳節目《WINDIE收OUT!》,邀請樂迷跟著大象體操、青虫aoi、神棍樂團、桃子A1J、The Tic Tac、SoulFa靈魂沙發的腳步,在人聲鼎沸的市場裡、在香煙繚繞的廟宇等地,採集各種環境聲音並加入作品,再創作成一支支迷人的MV。
2019年文化部開始辦理「走讀臺灣」計畫,並邀請李明璁擔任2021、2022年度總企畫,至今累積超過上百條路徑,讓走讀逐漸成為民眾的日常。隨著這樣的推動歷程,能夠發現閱讀與行走這兩個動作,已然成為豐富自我視角的要素,更連帶影響臺灣獨立書店、地方創生團體,紛紛透過結合文本與路徑,打造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文化體驗。
1976 的音樂擁有百款樣貌,有時絢爛如七彩霓虹、有時像春日的潮濕微風、有時則化為夜裡的一盞暖燈,穿越時光迴廊,隨機降落於樂迷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些人甚至連樂迷都稱不上),超越聆聽,消融內化於我們的意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