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璁:「走讀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翻閱文本、自由出發,持續探索世界的多元可能

從書本探索世界,能抵達的維度比你所想的更廣更遠。2018年,李明璁出版了《邊走邊讀》,分享如何將閱讀延伸至生活,實際與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相遇;2019年文化部開始辦理「走讀臺灣」計畫,並邀請李明璁擔任2021、2022年度總企畫,至今累積超過上百條路徑,讓走讀逐漸成為民眾的日常。隨著這樣的推動歷程,能夠發現閱讀與行走這兩個動作,已然成為豐富自我視角的要素,更連帶影響臺灣獨立書店、地方創生團體,紛紛透過結合文本與路徑,打造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文化體驗。

閱讀邊際的浩瀚無垠

「沒去過侏儸紀,卻可以感受那個時代,因為閱讀可以使感官超越實際體驗。」李明璁舉了一個我們都未曾見過的景象,卻也因此更加印證閱讀文本的魅力,接著,他更自己首次造訪泰晤士河的經驗為例,「當時河上起了大霧,遠方還有汽笛嗚嗚作響,但當下並不覺得陌生,畢竟看過好幾次《福爾摩斯》。」

由此可證,在我們真正抵達現場之前,閱讀可以先行帶領心智起程,因此李明璁認為,走讀這件事是沒有邊界的活動,「小至住家到工作場所,大至整個台灣與世界,就連航太領域也能納入走讀範圍。」但是反過來說,假設走讀的邊界如此浩瀚,那麼我們對日常所處區域又了解多少呢?

為了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傳達走讀意義,2022年「走讀臺灣」記者會選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便是走進歷史現場的最佳示範,李明璁提到,「我們其實想告訴大家,你真的了解居住的地方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本身就充滿故事,而對面是再熟悉不過的台北車站,周邊十分鐘路程內,有消失的中華商場,也有全新翻修的台北郵政總局,透過不同文本來看這些地方,就會產生更多認識與想像。」

「2022走讀台灣」總企畫李明璁(Choy Tsai)

透過走讀發現新視角

不過李明璁也笑著說,一定會有人反應:「不理解這些也能活得好好的啊。」因此他更想透過走讀來傳達閱讀並非純長知識,而是知道自己該如何變好。例如透過閱讀比對各國首都車站,就能誘發人們對車站未來的想像,「城市是一個不斷改變的有機體,而閱讀文本,就是透過各個作者的分享與生命經驗,提供我們全新看待城市的視角。」

因此除了文本作者,能將在地特色與閱讀串連起來的帶路人,就成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於是李明璁提及心中願望,「具有專長的百工百業,當能帶領走讀,我一直期盼走讀成為全民活動,人人都是老師、人人都是學生。」他坦言,或許大家不需把走讀的「讀」想的太嚴肅,不論是正經危坐看書,或是隨意瀏覽手機,都是「讀」的一種形式,「讀電影、讀音樂、讀各種文本,將這些事情串起來,便能將知識轉化,成為學習的途徑。」

李明璁以2021南方澳走讀行程為例,當天雖然下大雨,卻澆不熄大家參與的熱情,一大早便在漁港集合,等著了解漁船進港卸貨的過程。接著,便帶領大家參觀漁市拍賣,最後於南方澳獨立書店進行讀書會,閱讀當地文獻與攝影集,走讀尾聲,李明璁更催促著大家趕緊去吃海鮮,讓整場文化體驗能夠更完整,「我認為只要這樣參加過,對旅行的想法就會不一樣,不太能接受上車睡覺、下車打卡拍照,而是會想知道更多在地故事。」

人人都可舉辦一場走讀

在南方澳的走讀行程中,透過實際參與漁業文化、閱讀在地文獻,讓參與者都能沉浸在獲得知識的滿足感,而當地人,也因為有人樂意聆聽地方故事而感到喜悅,形成跨產業的連動,「因為誰都可以做走讀,所以這項活動的潛力很大,你甚至能為自己、家人或朋友舉辦一場走讀。」李明璁十分期盼走讀能把全民的視野打開,他提到,臺灣光是自然生態,就有很多等待被挖掘的部分,更何況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每一條都能組成精彩的走讀路線,「把疆界打開後,一個島就能撐起一個很大的世界。」

而文化部作為官方角色舉辦這系列活動,更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邀請大家提企畫,培育所有走讀的可能性,作為活動總策展人,李明璁分享了幾個具有突破性的行程,「像是今年就有植物觀察路線,也有認識fine dining的路線,任何人都可以從自身擅長的部份著手。」走讀如同一顆種子,播種在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期盼當它發芽茁壯之後,我們能自由地徜徉在走讀森林,感受身體肌膚都充滿知識能量的喜悅。

「走讀臺灣」計畫自2019年起辦理,迄今累積超過三百條路徑,挖掘許多文本與地景,讓閱讀成為民眾的日常。為帶動各國家語言使用與推廣,今年文化部17個附屬館所的走讀活動,將融合臺灣台語、臺灣原住民族語、閩東語(馬祖語)及臺灣手語等國家語言,於文學、音樂、建築、工藝、在地民俗、漫畫等多元主題下,辦理音樂會、閱讀市集、書展、實境戲劇、歌謠導聆等各種深度結合文本且多元豐富的閱讀活動,以下由週刊編集將編選4個場次與讀者分享。

臺灣傳統說唱瑰寶—尋訪恆春民謠先師陳達|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以臺灣最後一個傳統說唱藝人陳達為題,邀請學者專家深入導讀陳達用一把月琴彈唱恆春民謠的原音,並透過導讀及講座活動,尋訪陳達傳奇的吟唱人生以及他對恆春民謠的貢獻,並以實地演出欣賞,讓民眾體驗文化歷史情境,瞭解這位與臺灣土地緊緊相連的傳統說唱傳奇人物。

走讀書單:《山城走唱 (CD)》、《Songs without words. Taiwan (CD)》等

《山城走唱》
發行公司:風潮音樂

從北門到松山──臺北鐵道探源走|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所在之國定古蹟臺北機廠,與整個臺灣鐵道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其遷徙也反應了臺北市區的發展。計畫以臺北機廠為核心場域,結合籌備處出版之專書及其它相關書籍,介紹臺北機廠、臺北市區的鐵道紋理及近代產業發展史。

走讀書單:《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

《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全三卷不分售)
出版社: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走讀中臺灣後花園—聽老樹、老屋、部落說故事|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帶領民眾走讀雲林、台中及南投的日月潭邵族、布農部落。

雲林以寫生的方式走讀老街、老屋,在台中石岡、后里、新社認識不同的老樹及生態系。南投以邵族及布農族的故事,拜訪部落,體驗部落文化。不同場次將以中、台灣台語、台灣原住民族語進行。

走讀書單:《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布農族四社神話與傳說:濁水溪上游祕境傳說》等

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
出版社:四也文化出版公司

暢閱山海.漫讀花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形塑以花東人文及自然特色為主的走讀路線,結合圖文作品及產業文化推廣之主題路徑,透過走讀、講座帶動閱讀風氣、培養民眾閱讀習慣、開發多元閱讀市場,分享文本之講師並加入在地(母語)語言的應用與教導。

走讀書單:《我長在打開的樹洞》、《達海爺爺的木雕》等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

活動將因應疫情滾動式調整,詳細情形請持續關注本部走讀臺灣官方網站: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