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電影映照時代:重新再出發

台灣新電影自1982年至1987年由電影工作者發起,該運動發展出獨特美學與論述,改變了其後台灣電影的形式風格,其浪潮在國際影壇更錨定出屬於台灣當代電影的顯著座標,影響影壇鉅深。這個始於對彼時體制僵化、電影缺乏多樣性、商業體系不平等而反動的文化運動,逐漸形成不斷流動、生成和擴延的能量場域,更向外生長成為跨語言、跨文化的有機生態系統,影響了整個華語地區的電影樣貌,包括中國導演賈樟柯和新一代後起之秀如畢贛、張大磊、顧曉剛等人,甚至日本當代知名作者導演是枝裕和和濱口龍介等都可見其影響。

其中,是枝裕和曾受富士電視台深夜紀錄片之委託,來台拍攝關於台灣新電影導演的紀錄片《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1993年),聚焦訪談與側寫侯孝賢與楊德昌兩位導演,本片成為他走上劇情片導演之路的重要轉捩點。是枝裕和初試啼聲完成的《幻之光》(1996年)驚豔四座,片中也可窺見台灣新電影的神采和韻味,是枝裕和曾說台灣新電影讓他更了解曾經灣生父親眼中的台灣樣貌。明年《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也即將迎接三十週年,台灣新電影精神在他處生根發芽,如今枝繁葉茂,其影響力可見一班。

適逢台灣新電影四十週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策劃影展「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邀請觀眾在此刻一同再次出發踏上旅程,回望再發現台灣新電影。隨著近年台灣電影回頭探勘深掘六〇實驗電影、台語片黃金年代、七〇台灣黑電影等,八〇台灣新電影之「新」,未必是台灣影史唯一維新運動,因此如何在此時此刻重新閱讀和思索,讓新電影精神更歷久彌新,更是本次影展目的之一。此外,本影展更試圖讓觀眾看見新電影最被討論「正典」之外,其他較少被討論的優秀作品,試圖將觀眾視線引導到討論中心之外,看見更多被未被發掘的可能性,並帶入攝影、劇場和文學等跨域專題講座,期望帶出更多有機討論和思索。

本次影展分為四大單元,「開始的開始:光陰之前」是新電影代表作品《光陰的故事》問世之前,運動浪潮真正發生前夕,幾位先鋒導演的試探和摸索;「新電影再發現:1982-1986」則是試圖擴展新電影的光譜,將多部並未被廣泛關注,實則也具有新電影精神或特質的作品,重新集結討論。「在野的新影像:金穗短片選輯」則是搜羅曾經獲選金穗獎具有實驗和革新精神的短片作品,短篇作品的創意靈活,提供更多面向和維度的閱讀討論空間。而「結束的開始:宣言之後」則可以看見在台灣電影工作者發表《另一種電影宣言》(又稱《台灣電影宣言》)之後,台灣電影邁向九〇年代前夕,逐漸發生的變化。

本次影展全部作品都有重要性和可觀性,特別推薦包括去年在女性影展經典修復版首映,台灣第一位商業女導演李美彌大膽探討同性情愫《女子學校》。前幾年台灣藝文圈開始重新發現的知名詩人、編劇和導演邱剛健,他大膽異色且充滿風格化的三部作品,都在本次影展中終於得以在大銀幕上看見:《紅樓夢醒》幻化自經典的紅樓夢,全片遠赴新加坡拍攝製作;《唐朝綺麗男》是繼《唐朝豪放女》趁勝追擊,請到今年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張照堂掌鏡,港片性感女神夏文汐搭配陽帆、鈕承澤演出,奇情豔色之作;《阿嬰》則是王祖賢繼《倩女幽魂》後,再次演出悽情美麗女鬼,本片自《羅生門》故事變奏,對於傳統社會價值觀對於女性守貞觀念提出異議。其餘包括知名影評人但漢章兩部作品《色情男女》、《暗夜》,余為政導演的夢幻逸品《1905的冬天》,張毅大膽啟用李屏賓擔任攝影師的《竹劍少年》等,都是這次影展不可錯過的作品。

文/許耀文
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影展資訊
「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
影展日期|2022.10.07 – 2022.11.27
播放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詳細片單及場次資訊請至線上手冊參考
購票網址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