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首來自居家的樂章——魯多維柯‧艾奧迪
在《居家的 12 首歌曲》的開場曲〈A Sense of Symmetry〉裡,艾奧迪所追求的是時間與空間的對稱性,及源自居家音樂會的全新體驗。⋯⋯。特別在此時,網路扮演了人與人溝通與互道平安的橋樑,取代了過去疏離的社交模式。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在《居家的 12 首歌曲》的開場曲〈A Sense of Symmetry〉裡,艾奧迪所追求的是時間與空間的對稱性,及源自居家音樂會的全新體驗。⋯⋯。特別在此時,網路扮演了人與人溝通與互道平安的橋樑,取代了過去疏離的社交模式。
網路上廣傳的原因有二:一是 Lofi Hip-Hop 音樂風格啟發自日本 Jazzhop 翹楚 Nujabes,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為《混沌武士》製作的原聲配樂,間接讓 Lofi Hip-Hop 與動畫有了交集。另一原因,⋯⋯,當時他們在節目與廣告間插入的轉場小片段常搭配類似曲風的音樂。
理論上 〈Tutti Frutti〉 的歌詞和名叫蘇(Sue)與黛西(Daisy)的女孩有關,但似乎還有弦外之音(註2)。〈Long Tall Sally〉 一開頭就是近乎單調的嘶吼,小理查的聲音彷彿在哀嚎;⋯⋯。小理查的音樂是「全性戀的」(omnisexual),彷彿來自外星,跨越了英國青少年甚至未曾意識到的藩籬。
台灣「世界音樂」節即將於 10 月中迎來第四屆,這個在台灣仍不甚普遍的名詞,在其起源地卻正飽受質疑。然而,將任何據信並非源於歐洲或美國的音樂全都混為一談,詞彙發明者對此給出了含糊其辭的辯解——「應當著眼於音樂家做了什麼,而非他們聽起來像什麼,」
或許賈斯汀・維儂(Justin Vernon)對於美好冬季(Bon Iver)的每一張專輯,自有節氣與概念上的安排;不過聽在我心裡,2011 年的同名專輯《Bon Iver》卻更像是一張沉浸於冬日光景底下,野火燒盡殘餘下的破敗。
宣傳期間,陳珊妮在社群上分享了許正泰寫給她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最後如此描述:「她大部分的時候不會流露出什麼情緒,但這不是一種冷酷的感覺,只像是她小心翼翼地確保自己的情緒不冒犯到其他人。她是很體貼的,時時刻刻關心你的狀況。」而這與我在她音樂中聽見的無異,表面上如此冷靜又對事事輕描淡寫,卻將對這個時代最溫柔的鼓勵藏在核心內裡。
短短二個小時車程,揮別都市的高樓,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綠意。雨水是這裡的名產,雨靴上的泥巴彷彿就像到此一遊的印記,被群山環繞的舞台,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夢幻景緻,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能夠像「富士搖滾」一樣令人著迷的地方。
「影歌雙棲」一向是日本藝能圈的發展之道,常見歌手唱著唱著就去演戲,也常聽到演員演著演著就發了唱片,雖然這類型的跨領域表現通常以玩票性質居多,⋯⋯,最後反而以演員身分獲得亮眼成績後,才又開始推出音樂作品。
Motoramra 則是另一個故事,我並非從名字嗅出機關。雖來自俄國,但主要演唱英文(只有一張全俄文專輯),演出曲式緊扣 2000 年後,時代裡的復古潮流,也因為這些因素,相對於其他俄國團,Motorama 的作品更廣為人知。
《新聞週刊》(Newsweek)曾以音樂的啟蒙年來形容 90 年代,你們如何看待那個年代?K:香港回歸的年代,台灣社會轉變的起點。花:大概就是所謂英倫搖滾 Radiohead 和 The Verve 還有 Blur〈Song2〉最紅的時代,對了還有 Natalie Imbrug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