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給女兒
後來有兩百人成為詩人 一百人成為麵包師 …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實驗室裡的詩人》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理論家,跟著法國的人類學建置一起崛起,再出於某些旁人難以釐清的理由揮別年輕時抱持熱情的事物,而後活得太老,老到幾乎不認識這個世界上的人即將變成什麼樣子了 ……
「全球化」的主題其實早在他先前研究便出現,在民族國家這人類社會中嶄新的形式因印刷術發展,報紙與小說影響催化後,成為一種可供複製的模式化力量,影響了全球各地。最後一波的風暴,即是亞洲 ……
《故道》的另一個顯明啟示,便是提點著現代讀者,如何讓自己的身體具備一種抒情的技藝之同時,而又能自歷史和田野觀察中,獲取一種節制的知性。
《極樂之邦》在結構和題旨上都延襲了《微物之神》,以愛為題旨。事隔二十年,作家更多的是對印度的大愛,它期許你在戲劇情節中「融入」,看見富強表面下細看卻支離破碎的現代印度。
「謊言」與「祕密」,這兩者很親暱、極頻繁地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之中,說出口的次數很多,隱匿的時間很長,牽涉的對象通常不止一個,而且在情緒上不盡然是負面的。當然,也有懷抱強烈惡意的謊言與祕密,但若與「心存犯罪欲念」相比,謊言和祕密則帶有距離自身更近、更私密的特質,而「懸疑驚悚」氣氛最棒的孕育所在,其實就是你我的心底。
作為德勒茲第一本「大」作品,他的國家學位論文的《差異與重複》,在閱讀(或重讀)之前,我們應該也要有個基本認知:這是一本有關哲學史的論著。意思是,若不想再度去脈絡化的閱讀,至少得要瞭解這本書的回應對象,是針對整個西方哲學史。
女性雜誌經常扮演某種打開女性視野,或者開啟女性投射慾望的啟蒙者角色,讓人渴求更為美好的生活。《The Riposte》則讓我們看見更多真實處境的女性,平凡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