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021年起禁塑,加紐等國將跟進──當人體器官驗出塑膠微粒:台灣限塑18年,然後呢?
布列妮教授和團隊將發現的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Science),並指出多數空氣中的塑膠都來自衣服纖維裂解而成的碎片。她更表示,對於團隊意外發現的結果,其實外界不應該感到驚訝,畢竟,光是2018年一年,全球就製造了大約3億多噸的塑膠。「有一件事情是明確的,我們正在呼吸進微塑膠,這並不是件好事。」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布列妮教授和團隊將發現的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Science),並指出多數空氣中的塑膠都來自衣服纖維裂解而成的碎片。她更表示,對於團隊意外發現的結果,其實外界不應該感到驚訝,畢竟,光是2018年一年,全球就製造了大約3億多噸的塑膠。「有一件事情是明確的,我們正在呼吸進微塑膠,這並不是件好事。」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經濟學有「帝國」之說,一下入侵社會學、一下又入侵心理學,或是經濟學家們又跨領域搶了別人的飯碗。如果我們把最近幾十年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攤開來一一仔細檢視,會發現有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得到了這個獎項,這都說明了經濟學與其他領域的廣泛結合。
當機器能做、會做的事情愈來愈多,社會大眾的各種擔心也隨之增長。這些擔心主要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稱為「去技能化」(deskilling),第二種則是「取而代之」(substitution)。這期主要談談前者。
鑑於過去那些難忘的科技錯誤,尤其是距離現今不久的原子武器與核電災難,人們開始把科技與倫理放在一起談論,強調科技的發展需要倫理的引導——科技只是「手段」,只有倫理才能告訴我們「目標」。
進入 20 世紀後,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帶動科學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以此為開端,科學家與科學哲學家們開始用不同的理論來說明科學是如何進展的。其中,孔恩在他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典範轉移」一說。
真正讓中國政府蛋疼並加以管制的,並不是對政策或政府的批評言論(或許某種程度上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管制他們沒什麼額外的好處),而是有可能進一步促成示威的集體行動言論。在此他們搶下了公共討論與共有知識的第一個灘頭堡。
在正午的烈日中,我們移動到公車的起點站,恰好看見要搭的那一路公車停在站牌附近的路邊。我們敲了敲車門,司機才從手機前移開視線,向我們比了「二」、「三」的手勢。我們意會許久才弄懂這是指 23 分發車的意思,現在還有五分鐘。反正不是太久,我們便走到站牌附近的遮陽棚稍候。五分鐘後,那班車拋下了在站牌等候的我們直接離開了。
201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在開發階段即被定調為女性的(大多數)虛擬助理,強化了將女性描繪為卑躬屈膝的性別刻板印象——比方說,在遭性騷擾時以容忍、甚至嬌媚的方式回應。
「我們創立 Robinhood 不是為了讓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巴特在 2016 年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曾說,「我們的任務是要幫助每一個人,我們剩下的這些人(呼應佔領華爾街運動口號:「我們是剩下的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