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幫助我們認識世界

不管是哪種眼鏡,我們都很少意識到眼鏡的存在。也就是說,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眼鏡的「透明」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也是哲學意義上的。這種過程的圖示是:【人+技術】=【世界】。

科學革命與產業轉型

進入 20 世紀後,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帶動科學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以此為開端,科學家與科學哲學家們開始用不同的理論來說明科學是如何進展的。其中,孔恩在他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典範轉移」一說。

如果世界只有一家客運公司

在正午的烈日中,我們移動到公車的起點站,恰好看見要搭的那一路公車停在站牌附近的路邊。我們敲了敲車門,司機才從手機前移開視線,向我們比了「二」、「三」的手勢。我們意會許久才弄懂這是指 23 分發車的意思,現在還有五分鐘。反正不是太久,我們便走到站牌附近的遮陽棚稍候。五分鐘後,那班車拋下了在站牌等候的我們直接離開了。

法律、他律、物律

物律,可以補足這個漏洞。它比他律有效,卻不像法律這麼強硬。它比法律容易達成,卻不像他律可以輕易忽略。如果我們希望保留現代社會珍視的自由與民主,但仍能確保公眾不致自行其是導致社會四分五裂,物律可能是我們應當探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