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羅賓漢」號角下稍縱即逝的財富與生命

2013 年春天,當弗拉迪米爾・特內夫 (Vladimir Tenev) 和拜尤・巴特(Baiju Bhatt)想到創業點子時,就連見多識廣的矽谷投資人都感到瞠目結舌——他們要成立一家客戶下單時不收取手續費的證券公司,讓年輕人可以輕易透過手機軟體下單。

從史丹佛大學數學系畢業後,他們曾經在紐約成立公司,專門提供避險基金和銀行從事高頻率交易的軟體,但 2011 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啟發了他們(註1),他們相信金融業的服務對象應該是所有人,不因為財產而有區別,當然他們的 Robinhood 會以劫富濟貧的俠盜羅賓漢為名,也並不是巧合。

為了說服創投,特內夫和巴特答應在申請到券商執照之前不領薪水,於是他們每天騎著腳踏車到辦公室,腳上穿的鞋甚至還有破洞。但是他們很快證明了自己的理想,Robinhood 測試版上線的第一週就有接近 5 萬人註冊,當它在 2014 年正式上線時,有超過百萬人等著註冊。

降低交易門檻

為了讓投資交易更親民,Robinhood 把下單介面設計的像是遊戲一般,只要點選股票名稱,就會出現綠色的「交易」按鈕。剛註冊的用戶會得到價值很低的股票來嘗試,當他們完成第一筆交易後,螢幕上甚至會出現五彩繽紛的紙片。

一開始 Robinhood 只能從事股票交易,但在用戶殷切期盼下,它們推出了保證金交易和選擇權交易(註2),且以「快速、直接且免費」形容後者,投資人只要回答幾個關於投資經驗的簡單問題,即便完全沒有投資經驗,系統也會指導投資人把答案調整為「沒有太多投資經驗」。然後,用戶就可以透過 Robinhood 自由交易了。

今年疫情的爆發,助長網路券商的發展,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億創理財(E*Trade)和盈透證券 (Interactive Brokers)今年前五個月合計新增了 150 萬新用戶,將近是去年同期的二倍,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第一季有50 萬新用戶,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但最大贏家還是 Robinhood,它們光是在第一季就有 300 萬人註冊,使得總用戶數來到 1,300 萬人。

特內夫和巴特終於實現了當初「人人皆可投資」的理念,就連不收手續費這點也帶給其他網路券商極大壓力,從去年 10 月起,兩大數位券商嘉信理財和德美利證券也宣布不再收取手續費。

「我們創立 Robinhood 不是為了讓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巴特在 2016 年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曾說,「我們的任務是要幫助每一個人,我們剩下的這些人(呼應佔領華爾街運動口號:「我們是剩下的 99%」)。」

住在伊利諾州、內布拉斯加大學學生凱恩斯(Alex Kearns)想必也是其中一個99%,只不過他沒有這麼幸運。今年六月,因為認定自己在 Robinhood 的選擇權交易虧損了 75 萬美元(約 2,200 萬元新台幣),他決定在家中結束生命。

在留給家人的字條中,凱恩斯說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在遺言中寫下「一個沒有收入的 20 歲年輕人,為什麼可以得到將近 100 萬美元的交易槓桿?」但更令人遺憾的是,或許凱恩斯根本搞錯了,在交易尚未結算前,帳戶介面短暫出現的負值,並不等於負債金額,事實上他的帳戶還有 1.6 萬美元(約 47 萬元新台幣)餘額。

「我挖得愈深,我愈感覺憤怒,」凱恩斯的表姐夫、同時也是金融業分析師的布魯斯特(Bill Brewster)說,「他們幾乎是把人推向金融火藥庫。」

但凱恩斯這樣的投資人或許不是特例。根據 Robinhood 的資料,投資人的平均年齡是 31 歲,而且近一半的從未有投資經驗,更不要說瞭解投資損失時所需面對的壓力了。

散戶交易頻繁

「電動遊戲和當日沖銷交易間的平行線是愈來愈近了,」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羅聞全(Andrew Lo)說,「對很多玩家來說,特別是那些不熟悉交易,也並不完全瞭解鉅額盈虧對他們生、心理有何影響的人來說,這可能會造成一些嚴重的負面結果。」

握著手機或坐在電腦前,盯著數字起起伏伏,賺錢時也許感覺起來格外有成就感,但賠錢時,對身體造成的壓力和負擔也不容小覷。

更糟糕的是,能賺錢的其實是極少數人。根據最近一篇對 2013 年到 2015 年間巴西散戶投資人的研究,在至少300天有交易的投資人中,97% 都把錢賠光了,只有1.1% 有賺到巴西的最低薪資水準,而可以到銀行櫃員薪資水準的只有 0.5%。

僅管大部分散戶投資人沒有賺到錢,但他們的確對市場造成了影響,而且其中很多人有著非常積極的投資習性,這讓個股選擇權有著更高的波動度,有時甚至會炒高幾乎沒有價值的雞蛋水餃股(註3),他們或許稱不上一個投資人社群,但即便是傳統金融業也不敢忽視這股力量。

「愈來愈多客戶問到散戶投資人對股票和選擇權市場的參與度。我們的資料顯示散戶投資人的確占了每日成交量中很重要的部分。」高盛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而其中,Robinhood 的年輕投資人可能是最積極的一群。根據《紐約時報》透過研究機構所做的分析,在 2020 年第一季,Robinhood 投資人的平均交易次數是億創理財投資人的 9 倍,更是嘉信理財投資人的 40 倍;而在風險更高的選擇權交易,Robinhood 投資人的交易次數更是嘉信理財投資人的 88 倍,但根據研究,他們進出次數愈頻繁,獲得的回報卻愈糟糕,而從事選擇權交易時尤為顯著。

當疫情導致全球股市鉅額震盪時,Robinhood 不穩定的系統更讓投資人求助無門。三月時股市大跌時它們當機兩天,投資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股票價值大幅滑落。

Robinhood 試著即時作出補償,他們承諾會致力改善投資人體驗,並且按照個案賠償投資人。對於自殺的凱恩斯,他們承諾會改善軟體介面、調高投資門檻、增加更多投資人教育,並且向美國預防自殺基金會捐款 25 萬美元(約 7 百多萬元新台幣)。為了防止更多慘賠的投資人試圖闖進公司總部,他們也加裝了防彈玻璃。

但這些是否足夠?對於 Robinhood 來說,或許不再重要,它們現在是矽谷最火紅的財金科技公司,Robinhood 在八月中獲得另一輪資金投入,據統計它們總共獲得 17.1 億美元,光是今年就有 8 億美元挹注,使得 Robinhood 的估計市值來到112 億美元,而創辦人特內夫和巴特也都有 10 億美元身價。

對於那個曾經要讓金融服務民主化的理想來說,這或許聽來格外諷刺。

註1:佔領華爾街運動曾於 G20 領袖高峰會中及歐盟之中提出的主要訴求,但在各國間並未達成共識,即每筆金融交易和外匯交易徵收 1% 的「羅賓漢税」,如果真的徵收,光華爾街一年就可以收取 1,750 億美元,財金系助理教授認為,如果課徵羅賓漢稅未能形成全球共識,很容易造成金融機構將交易行為移至未課稅的國家。

註2:與股票單純的買賣不太一樣,選擇權交易還要加上時間(到期日)與約定價格(履約價),買方購買一金融商品的契約,賣方提供權利,當然要收取一定的代價,此代價便是選擇權的價值。合約到期日如果愈長,買方所要支付的權利金會愈貴。

註3:台灣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的原始面額都是 1 股 10 元,整股交易單位 1,000 股,俗稱一張,就要 1 萬元,若上市後部分股價跌為一股 4 到 5 元的低價股,就像買雞蛋水餃一樣。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