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的時尚速記

述說製衣的寫實紀錄片不少,緩慢的節奏、樸實的對話、製衣者那雙停不下的手,一反我們在四大時裝週所看到光鮮亮麗的畫面。然而,在不少時尚圈內人眼中,「時裝」和「服裝」的定義天差地遠,時裝滿足個體凸顯自我的欲望,而服裝作為一種創作語彙,具備精神交流的力量,甚至能夠引發省思進而改變行為。正因如此,在電影圈裡總有那麼一群對時尚一竅不通的人,試圖透過影像,從更貼近大眾日常的角度如身分認同、政治立場、文化差異、性別平權等,進一步解讀時尚,反應社會不同面向以及他們所觀察到的問題。

做設計:細數台日設計 50 年

設計展會一直是向世界展現國家設計總力的最好舞台。經常聽到有人會說「台灣設計環境整體落後日本50年」,雖然多半自嘲成分居多,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其來有自。如果我們把承辦世界設計大會當作一個國家設計發展升階與否的分水嶺,那麼2011年才承辦世界設計大會的台灣,比起1960年就承辦過此活動的日本,的確落後了50年之久。

卡爾.奧夫.克瑙斯加德:什麼事物值得我們為之而活?

某方面來說,這是件怪事,因為拼出每張臉的原料都一樣,而且素材有限。額頭、眉毛、長著睫毛的眼睛、鼻子、臉頰、長著唇齒的嘴巴以及下巴。我們必須學會辨認不同事物,比方說,我們得辨別可食與不可食的植物,我們也會因為興趣而學會分辨事物,而且是自然習得的:任何對藝術有一丁點興趣的人第一眼都能看出梵谷和高更的不同、莫里索和皮薩羅的不同。

我們已身處賽博龐克的世界

不過話說回來,賽博龐克究竟為何?英文由Cyber和Punk組成,其中Cyber這個詞本身就是與計算機科技相關的前綴詞,而在賽博龐克中指的是人類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之後的社會面貌,好比在《攻殼機動隊》中所出現的生化人,以及坐擁權力的人類為了長生不死,刻意將大腦以外的肢體都換成機械假肢,使身體機能永不衰弱。而 Punk 更廣為人知的是一種反權威的音樂風格,在賽博龐克中代表的是一種反叛意識。說起賽博龐克,總會讓人腦海中充滿這樣的畫面:人人都有的機械假肢、錯落布滿各國文字的霓虹燈箱、像香港九龍城寨一樣堆砌的貧民窟建築,透明傘、透明衣物,以及街邊投射廣告。

上街看字——街上招牌告訴我們的字體知識

「字型散步」是一種老少咸宜,全民有感的參與方式,可望讓大家更認識字體的存在,以及它的諸多不同樣貌。就算完全無感,多散步也至少感覺比較健康。規則非常簡單:在街上隨意穿梭,看到有趣的招牌、告示、碑文字體就拍下來,可以 PO 到社群媒體上,與眾多網友分享。(可考慮在臉書的「字嗨」社團發表,或者在 Instagram 加上「#字型散步」的標籤發布)你上街發現自己怎麼開始注意「那是什麼字型啊」或者「那個手工招牌寫得好漂亮」、「排版好特別」時,那麼你可能已經加入字體迷、字型控的行列了。

李奧納多・達文西是誰?我們還能從他身上汲取何種養分?

隨著達文西的筆記和期刊副本廣為流傳(例如那令人驚豔的《大西洋古抄本》),鑑賞達文西所留下的觀察紀錄、理論著述、解剖草圖和機械裝置蔚為風潮,其中還包括幾百年後才被實踐的飛行機構想——然而喬治翁告誡,勿以後見之明將達文西視為料事如神的先知。達文西以鏡像字書寫了他的日記,這或許令人驚豔,但其原因仍是一道未被解開的謎。

「為什麼要設計得那麼怪?」—— 談生活中的防偽設計

像阿格羅這種故意放在地圖上的錯誤資訊稱為「街道陷阱」(Trap streets),目的是保護版權,避免地圖製作者的心血被別人隨便捧走。這些虛擬地名會標在不影響用路人的區域,一般人通常不會發覺。台灣版 Google 地圖也曾在各縣市畫上不存在的「方吉路」,如台北的方吉路連接的是中正區貴陽街一段,然而現實中,它只是介壽公園內的一條小徑。可惜,Google 已經移除台灣的這條假街道。

當時裝聚焦「恐怖」的一切

恐怖片中最棒的時刻,首先是原始的恐懼會激發出人類的本能去勇敢面對或轉身逃避,像是漆黑之夜揮之不去的危險信號,或是趁我們熟睡時前來偷襲的野獸所發出的野性咆哮。其次,則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恐怖焦慮,像是人為政治迫害、轉基因食品,或是試圖取代我們的人工智能。除時裝外,還有什麼能將經典與時事融合地如此完美呢。

海拔 3,422 公尺的讀書會

讀書會裡不乏登山新手,奇萊北峰需要一些攀登技術,並非此行的去處。這回我們要去的山頭,是海拔 3,422 公尺的合歡北峰,沿途有著壯闊的視野,而且無危險路段,讓都市人能以較少的代價走進深邃的高山國度。讀書會的讀本為蘇格蘭女作家娜恩・雪柏德的《山之生》,一部西方自然書寫界的奇書,被作者擱置在抽屜裡塵封三十餘年,直到死前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