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v3-2_駱以軍_物之書

小確幸

我的老師紀蔚然先生日前恰在一文章提到「小確幸」:「如果『小確幸』代表對『幸福』不貪心、掌握可觸知事物、保住目前所有,那麼『小確幸』的意義就是接受現狀。現狀好時沒問題,現狀愈來愈差怎麼辦?雖然世事瞬息萬變,雖然有很多看不到的人正在受苦,有很多聽不見的人正在哀號,『小確幸』卻教我們不要管太多、不用想太遠,要聚焦於自我和當下,因為現在可是自身難保的危險年代啊。

從蘇珊・桑塔格到 Met Gala

敢曝能作為一種武器,讓同志對抗同志,有時也能作為抵擋外在苛刻世界的練習。挑釁與威脅能被皇后舌尖上鋒利的刀片割下。但桑塔格,卻在敢曝略帶嘲諷的風格中,辨識出一種奇特的純真,以及一種吸引力。

川久保玲:我不是個藝術家

76 歲的川久保玲不斷透過自己的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進行重塑,她並未深入講述創作流程,只是簡單地述說:「我不是個藝術家,所以這個獎對我有些過譽了。也正因為如此,我萬分榮幸能獲得這個獎項。我一直試圖做一點新的東西,人們之前沒見過的東西,五十年來一直如此。」

日本新茶文化再發現!令人想造訪的茶主題空間

「日本茶新茶時代來臨!」這是近期在觀察日本時常看到的文字,近年來,不斷有許多引領日本生活風格的雜誌,接連以「日本茶」為主題製作封面專題,從這些雜誌的專題內容就能感受到當今日本茶的主題,已有足夠新鮮與豐富的內容量可供挖掘、報導,也觀察到茶與現代生活的關係漸漸變得與以往不同。

貝聿銘:建造不可能的大膽狂徒

在現代主義風格的均衡、簡約、幾何基礎之上,貝聿銘再加上了大膽的角度與結構。結果,作品的辨識度極高,比他們已退休的創作者更為鮮明。這位創作者甫於 5 月 16 日過世,享嵩壽 102 歲。

再見南國

這是一班慢悠悠的區間車,把高鐵站下車的旅客再往南方送。退伍後,我的南方最南就只到高雄,雖然爬過幾次北大武山,都是從台北直接搭隊友的便車一路沿快速道路直達山腳下的登山客棧,那樣的交通方式,只有起點和終點,而無途中,只是單純的移動,而不是在旅行。

逆向再造—— 專訪插畫家 玉承哲

自童年時期接觸到日本動畫,插畫家玉承哲把動畫人物解構並重新組織成獨特的數位向量圖,接著把數位圖像再造成實體藝術作品。而充滿角色面孔特寫、省略背景的畫作雖沒有戲劇情節或言語解釋,卻傳達緊張、震驚與恐懼等強烈的情緒,這些誇張表情所傳遞出的焦慮,更讓作品的衝擊感加劇。數位化環境下,他的作品揭示了「挪用」在當代藝術環境中的多樣性,也反映圖像的生成和消費方式,已然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