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自己做過最蠢的事」,談《1917》

鑒於《1917》的主題,她的性別讓不少人吃了一驚。「但不知怎麼的,我用陰道把劇本生了出來」她笑道。而她確實在想,這意味著劇本中人物的「危機」有了不同轉向:故事主軸是回家,而非盡可能屠殺更多敵人。「你屏住呼吸並不是為了看他成功與否,而是知道他若失敗,就再也無法見到家人。」威爾遜-凱恩斯其中一位祖父並未參軍,卻熱衷於教導她戰爭的道理。「他告訴我,瞭解歷史是避免未來災難的唯一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對彼此做過的最愚蠢的事。」

混亂才會讓人去思考——作家 温又柔

台灣出生、自小成長於東京的作家温又柔,用日語表達自己的開心、難過;融合從小在家聆聽的中文、台語,在學校習得的簡體中文,以及運用自如的日文,形成新一代風格寫作。最近一本著作《機場時光》描述著「機場」這個中間過渡空間中,各種身分的人轉換時的矛盾心情。

重現過往聲光: 《羅馬》導演記憶中的墨西哥城

在一個報攤上,柯朗發現飾演克萊奧的耶莉莎‧阿帕里西奧的一張照片被刊在一本墨西哥雜誌的封面上。「我對這感到很開心,」他指著那張照片說到。……引發了對墨西哥原住民在流行文化與廣告中代表性不足,以及更廣大的,墨西哥根深蒂固的種族與階級意識的辯論。

在印度,橋接生活與藝術

為了獲得與男性藝術家所受到同等程度的關注,女性藝術家長久以來一直努力奮鬥。她此次展出的作品—— 300 把鐮刀與表現農村生活的抽象雕塑——沒有明顯的性別意味。「但是農夫的世界是非常女性的,接近大地。」以單名經營藝術家身分的珊巴比說。

揭開串流音樂黑盒

我們同樣可以說,維持現代生活的基礎建設不再只是水電瓦斯,也許還要加上 Facebook、Google、甚至 Spotify。它們太過日常,日常到大家忘了背後有多少政治與商業角力、忘了這個新自由主義的網路世界每天都在重新定義責任與倫理。

一位成為小說家的漫畫迷——川口俊和

工作之後,花時間看漫畫讓我感覺自己有罪惡感,像是在逃避現實。我曾經思考過,應該要把看漫畫的時間拿來工作,寫劇本排演戲劇,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但事實上花過多心思在工作上讓我精神變得糟糕,壓力更大、更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