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黑金屬的兇殘過往:「在你意識到之前,殺個人成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黑金屬音樂是一種美妙的次類型(subgenre),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作家傑森・阿爾諾普(Jason Arnopp)寫道,他在1993年為搖滾雜誌《Kerrang!》撰寫的封面故事引起了全球對黑金屬的關注。「聽來就像邪惡、咆哮的惡魔在斯堪地那維亞肆虐,將一座白茫茫的森林夷為平地。」阿爾諾普説,黑金屬「是瀰漫在空氣中的,做法比死亡金屬更深。你能穿梭旅行於其中。」

臨床的自然與全知人的宇宙:張碩尹的「Kosmos」展

從沃康松的消化鴨,我們可以發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動物性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等於「機械性」,也就是不經過「意識」的自動反應,「刺激-反應」甚至到了 20 世紀還成為行為主義的基本公式,以及人因工程致力的方向。不管是《南冥有鳥、其名為鵬》還是《雅克・迪・沃康松的消化鴨 1739》,張碩尹將外露的動力機械與鳥類標本結合,凸顯了「機制」(mechanism)這個動物性、機械性甚至是人工智慧共享的「人造物」(artifact)基礎。

當〈天佑美國〉不再能夠撫慰人心

911 恐怖攻擊過後,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的主場每到七局上半結束時,就會播放由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而對職業冰球的費城飛人隊(Philadelphia Flyers)來說,史密斯演唱的〈天佑美國〉更像是他們的幸運歌曲,球隊甚至為史密斯豎立了一座雕像,但現在球迷可能再也無法聽見史密斯的歌聲,因為媒體翻出了她曾演唱涉及種族歧視歌曲的黑歷史。

《倚天屠龍記 2019 》:到了這版,我們才有了真無忌

新版本中,我們看的是無忌 20 歲的一夕成名與 22 歲選擇退隱,用他來傳達以「仁」對抗大環境之不易。故事不單從張無忌這視角出發,它立意甚高拍出時代的景深。其中,一段小無忌千里送不悔的經典橋段翻拍得甚好,兩個孩子孤伶伶從中原走到西域,人小如蟻,一路懷抱他們的是有如水墨畫的山水,背景卻是人民餓到會吃人的元朝末年。

快樂的薛西弗斯哼著歌

他那不經世故的外表下,拉著提琴、彈著吉他與吹著口哨,顯得與他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無論他寫什麼、唱什麼,從物種滅絕、歷史啟示到天災人禍,安朱鳥就像那過於樂觀的薛西弗斯,罔顧命運的嘲弄與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