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你的臉》,一束映照歲月的時空光線

你多久沒認真看
身邊的一張臉了
歲月悠悠
又多久沒仔細看 鏡中的自己了
在電影院裡 我們緊緊盯著
大銀幕美麗的臉孔
演什麽幾乎都忘了
只記得那特寫 那臉


當皮膚上的凹凸放大、映照銀幕上,歲月也清晰地為肌肉刻下了來自時間的紋理。一張張面孔所組成的系列風景,都隨著蔡明亮的凝視計畫《你的臉》裡,提供身處在偌大黑盒子的觀眾們,於短暫片刻中,一呼一吸、一靜一動,細看、聆聽、感受這群陌生人的生命故事。

2013 年拍完《郊遊》後,蔡明亮開始拓展不同的媒介裝置,探討「空間」之於影像的意義,從黑盒子(電影院)轉往白盒子(美術館),創作出亦動亦靜的音像藝術。諸如將《郊遊》帶往北師美術館舉辦「來美術館郊遊——蔡明亮大展」,讓電影於美術館內放映。2016 年,再次於北師美術館舉辦展覽,將其所拍攝的短片《無無眠》、《西遊》、《秋日》在不同空間展映。秉持棲居於美術館與電影共眠的理念,伴隨蔡明亮的歌唱,與觀眾此起彼落的鼻息聲。當從落地玻璃窗外,看著一班班從科技大樓行駛至六張犁的捷運,對照《無無眠》中一站又一站的日本地鐵;同一夜色,來自窗裡窗外的聲音,連結台灣和日本的兩地時空。

十三張來自萬華的特寫面孔,有的僅是打了一盹,有的則侃侃而談昔日往事,當觀眾在觀看這些面孔時,猜不到人物下一步的走向,有時也就像生活,如此平凡,卻也驚奇不斷,這更讓《你的臉》散發一股不可言說的神祕氣息。進一步的神祕感,即是蔡明亮保留了觀眾與臉孔對話的距離。在前幾張面孔呈現時,蔡明亮不說話,觀眾甚至感受不到中間仍有導演的介入與凝視。更逐漸地,當觀眾的眼睛,成為了攝影鏡頭,以極其靠近的距離,心無旁騖地端詳不同臉孔上的印記。你的眼神可以聚焦在一條皺摺,可以隨著片中人物一起入眠,也在鼾聲中找到一種別於以往的規律。那一刻,我們的眼睛,亦成為了蔡明亮的眼睛,看到他所見,也在這觀看距離的趣味中,接受到蔡明亮所傳遞的「凝視」訊息——你有多久沒好好仔細看一張臉了?

《你的臉》以李康生、以及其他 12 位老者的臉為主題,每一個人物拍攝都是兩個鏡頭,一個鏡頭有交談、一個沒有,而一個鏡頭會拍攝 25 分鐘之久;導演沒有給予任何指令,只是請他們坐在攝影機前,近距離的特寫,讓臉部占據了整個銀幕。(汯呄霖電影提供)

不被傳統電影的拍法侷限,《你的臉》遊走在劇情和記錄之間,亦不能輕易地披上紀錄片的形式。在蔡明亮看來,他認為《你的臉》是「最像電影的電影」,相反地,他所提出的問題,回歸到究竟什麼才是電影?什麼又是被認定為電影的條件?

顯然,《你的臉》在創作上的純樸與直接,顆顆特寫的串接,具備著最基本的電影特質,不多做花俏的手法,簡單的定鏡,加上俐落剪接,任由時間在影像上作畫。這也是屬於蔡明亮的作者印記,透過一種緩慢的凝視,在動態的位移裡,保留來自靜態的平衡。如同《郊遊》後半段的面牆佇立,似於《家在蘭若寺》感受地墟與人物的來往關係,更也回應到他於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的創作。當李康生以紅衣玄奘的慢調「行者」步伐,走過不同的城市地景,從躺、站、走的姿態,於人海川流中尋覓到喘息的片刻。如今來到《你的臉》的坐姿,這一層的寧靜,抑或凝視,也來得更加深刻且聚焦。

水,固然也是蔡明亮創作裡必不可少的核心,從《河流》、《洞》、《你那邊幾點》、《臉》等片,他的水不僅帶有濃厚的思念情緒,也常以水的湧現與淹積,喚醒來自心底最深沉的想念。而在《你的臉》中,水不再以「視覺」的意象出現,反而通過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出手,以「聽覺」的方式,勾起激盪心弦的回憶漩渦。除去明確的旋律性,似於從洞裡迴盪出來的聲響,說而醞釀,睡而止息,若有似無,輕輕纏結起人物們的口述往事。同場放映的短片《光》,是蔡明亮為 1936 年落成的中山堂所拍攝的慶歲賀禮。同樣的凝視,光影的流動變化,隨著時間悄悄從這處溜到他方。光,亦是蔡明亮在《你的臉》中講究的細節,對應至於中山堂架設起臨時攝影棚的張張面孔,當皺紋與故事交織成時空隧道,「時間」和「空間」在當下那一刻,也不再只是一個定點。它們彷若向前延展,濃縮已逝去的光陰年華,連結受時間洗禮的歷史地墟,形成來自時空的奏響共鳴。最終,藉由一張張的面孔凝視,折射出那一束映照歲月的時空光線,真摯且銘記。

曾將電影放入美術館的蔡明亮,在《你的臉》和《光》中,將電影院變為美術館。(汯呄霖電影提供)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