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帝國地誌集:教育經濟學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經濟學有「帝國」之說,一下入侵社會學、一下又入侵心理學,或是經濟學家們又跨領域搶了別人的飯碗。如果我們把最近幾十年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攤開來一一仔細檢視,會發現有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得到了這個獎項,這都說明了經濟學與其他領域的廣泛結合。

科學革命與產業轉型

進入 20 世紀後,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帶動科學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以此為開端,科學家與科學哲學家們開始用不同的理論來說明科學是如何進展的。其中,孔恩在他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典範轉移」一說。

如果世界只有一家客運公司

在正午的烈日中,我們移動到公車的起點站,恰好看見要搭的那一路公車停在站牌附近的路邊。我們敲了敲車門,司機才從手機前移開視線,向我們比了「二」、「三」的手勢。我們意會許久才弄懂這是指 23 分發車的意思,現在還有五分鐘。反正不是太久,我們便走到站牌附近的遮陽棚稍候。五分鐘後,那班車拋下了在站牌等候的我們直接離開了。

法律、他律、物律

物律,可以補足這個漏洞。它比他律有效,卻不像法律這麼強硬。它比法律容易達成,卻不像他律可以輕易忽略。如果我們希望保留現代社會珍視的自由與民主,但仍能確保公眾不致自行其是導致社會四分五裂,物律可能是我們應當探索的答案。

眼見真的為憑嗎?

他們發現,如果受試者過度自信的程度愈高,他們就會更傾向支持極端的價值觀,投票率也更高,對政黨也愈發忠貞。⋯⋯,我們可以猜測這種源自於過度自信的偏誤,可能會使人們在接收到與自己所見不同的資訊時,仍然會偏向相信自己的經驗而判斷。

我們能永遠在家工作嗎?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在家工作的生產力反而更高,除了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大型會議時間降低,讓他們更能花時間與客戶互動外,知識工作者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工作,透過個人選擇所做的工作比之前增加了 50%,也更找到工作的價值,將令人厭倦的工作比例從 27% 降到 12%。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畫外之音才是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這麼擔心社群平台正在摧毀民主?片中批評,社群平台正在製造「極化」(polarization),讓抱持不同價值觀的人群針鋒相對、無法溝通。問題是,溝通是可能的嗎?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只要想想你/妳是否成功說服你/妳的爸媽。換句話說,我們擔心社群平台摧毀民主,是因為我們一向以為民主的核心是溝通、妥協、相互理解、達成共識,然而實際上,這可能是個誤解,民主或非如我們所想。

疫情下,瑞典慷慨的福利制度缺陷畢露

「這是勞動市場中未受到應有重視的一環,」專研高齡照護領域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社工系教授瑪塔‧希貝海莉(Marta Szebehely)說道。「有些護理人員不僅薪酬差、訓練不足,就連工作環境也很惡劣。卻被要求在沒有多少援助的情況下,去阻止一場無人知曉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