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花錢買《NME》的那一天起
畢竟我是會一直想念消失愛團的人,週刊確實也比月刊更需要大量的封面人物,《NME》替我的念舊寫了日記與註解。下標的狠勁與快意,也讓我見識了媒體的「跋扈」(也有事後的荒誕感),對於認識音樂媒體立場,或說是美學的過程,相當有幫助。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畢竟我是會一直想念消失愛團的人,週刊確實也比月刊更需要大量的封面人物,《NME》替我的念舊寫了日記與註解。下標的狠勁與快意,也讓我見識了媒體的「跋扈」(也有事後的荒誕感),對於認識音樂媒體立場,或說是美學的過程,相當有幫助。
現在假設你站在罰球線前,守門員站在球門正中間。你有什麼選擇呢?大致上不脫:「左、中、右」三種。但在罰球中,不會有一個雙方老是跳同一邊的策略,而是需要隨機靈活變動。不過隨機要多隨機才好呢?
近期出版的奇幻小說《盤根之森》,這是一本台灣讀者不會有距離感,而且戲劇性極為豐富的奇幻小說,既是奇幻故事,充滿魔法咒術與邪惡妖怪,但在人性黑暗之外,法力無邊的森林也盤根如鬼魅,能感染一切生靈,宛如一則生態寓言。
一度離開寫作又重返寫作的鍾曉陽,在沮喪的時候,曾經跟天或神談判,請求再寫個十年便滿足。她一點一滴地將自己過去創作的長篇小說《遺恨傳奇》,重新寫成《遺恨》,帶領讀者重返香港黃金時代。以下是鍾曉陽接受《週刊編集》的訪問。
這次的《刷新》展系列所呈現的,是周育正圍繞著「衛生」的思考,然而他把「衛生」放在更為複雜的語言架構下來處理。藝術家採用了數位網路社會的認知模式,展名的概念之間與展場的物件之間是網路關鍵字的統計關係,而非理性語言結構的推論關係。
6 月中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上萬名棒球迷湧進華盛頓國民隊的主場,但他們不是為了國民隊而來,而是來欣賞華盛頓最悠久的傳統賽事——國會棒球賽(Congressional Baseball Game)。對於許多議員來說,這不只是一場棒球比賽而已。
海爾斯「我們如何成為後人類」(本書英文原書名)所探討的,不是一種本質上的改變或接續,而更是一種認知上的改變;精確一點來說的話,就是自由人文主義知識分子原本對於「人」的定義、預設、想像是怎麼被打破的,這是海爾斯本書的其中一條敘事軸線。
美國攝影師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的故事曾被拍成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邁爾的傳奇一生,直到今日仍是討論的話題, 以下為兩位在台灣新生代攝影師阮璽以及阿默 mookio 一起聊邁爾的創作給他們帶來的影響與啟發。
書名《如膚之深》自然是玩味膚淺(skin deep)的字面意義;在本書中,人人都能穿戴可塑形的人造皮膚(「活膚」),消除了競爭美貌的需要,於是在抹除個人特質、降低社交互動的過程中反而降低了犯罪率。然而,這項科技也有其隱憂……
電影作為某種代表時間流逝的藝術,每個片段都是曾經過去時間的再現。我們每天活著,不也是體驗著時間的流逝?漂流在時間洪流中,有刻度的時間僅提醒我們存在的每一刻。時間造就我們,即使創造時間刻度與分分秒秒的是我們。
文化產業發展蓬勃的韓國,在極為商業化的偶像產業下,看見令人耳目一新的專輯設計。本文挑選的四張 K-pop 專輯全都是高人氣的偶像、歌手作品,而且無論從音樂面還是設計面來看,都成功地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取得了平衡。
在綿延重複的時間軸上,值得一朵花盛開的時間。我們一開始就無限延長的凋零青春,知道了這個,即使嘲笑了也是笑,值得你大力笑出聲,笑出像一個人類的回憶。靈魂逐漸遠離,往反方向奔跑的我們,迎向另一次重新啟動前的淨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