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音樂廳中心呼喊「かめはめ波」

日本音樂學院訓練出來的作曲家,清一色都是直接進入影視藝文產業工作,在他們 25 至 35 歲時,多半在廣告、電視、動漫配樂領域歷練、累積作品與發展個人風格,35 歲以後無論是藝術性與專業知識都已更加成熟,才正式進入電影,參與大銀幕長片配樂工作。

再見南國

這是一班慢悠悠的區間車,把高鐵站下車的旅客再往南方送。退伍後,我的南方最南就只到高雄,雖然爬過幾次北大武山,都是從台北直接搭隊友的便車一路沿快速道路直達山腳下的登山客棧,那樣的交通方式,只有起點和終點,而無途中,只是單純的移動,而不是在旅行。

專欄作家-v3-2_駱以軍_物之書

教室

其實他們都已像那些浸潤過產生沁色的不同青田石,靈魂的蕊心有裂痕、有紅筋,有不同的蘿蔔絲紋或牛毛紋、金沙、花生糕紋絮,生命的奇特遭遇讓他們早已是藝術品一般的「癮者」,但他們兩眼發光,充滿熱切,希望得到一張正式的「癮者證明」或「癮者病歷」。

迎接「一個人」的集體協作社會

一個人的旅行,不再被視為是種懷著悲壯情緒的孤獨壯遊,而是一種自願的享受、風格標榜、自我挑戰,甚至是心靈層次的對話,「獨身」成為不需勇敢,就可踏出的選項。而嗅覺最敏銳的商業,也針對這樣需求展開對應的行動 ……

晨讀後,大禮堂集合

那樣的失語症比較像青春期的副作用,懶得和世界溝通,因此也懶得和外界說話,房間裡的搖滾唱片和武俠小說成了我的盟軍,一聲令下,就把整個世界隔絕在外。

極短篇

分手後的第七天早上,李涒慈把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貼住,讓悠遊卡能從感應器上離開,抵抗地心引力,移回她的錢包裡

專欄作家-v3-2_駱以軍_物之書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些山,其實就是所謂「內向寫實」的電影運鏡,所謂目中聽蟬、蕉陰結夏、山中訪友、谿谷行旅、萬豁松風、雪山賞琴、萬山紅遍,一些出現在壽山石淺浮雕、薄意雕中的「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