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運動:你願意穿內褲一週不洗嗎?

T 恤每次穿完後都需要清洗嗎?可能不見得。內褲呢?那得看情況。但愈來愈多人放棄使用清潔劑來省時、省錢和做環保

當提姆(Tim)和我們許多人一樣在疫情期間開始居家工作,他制定了一種更輕鬆的穿衣方式。這讓他思考洗衣服究竟耗費了他多少時間和精力。「那是我們生第二個小孩的時候,我的事情根本忙不完。我把生活中任何可以少掉的事情看成一種挑戰,所以洗衣服只不過是另一件不需要做的事。」他洗衣服的頻率已經比很多人低了,每週一次,有時每兩週一次,但後來他整整一年都沒有用洗衣機洗過衣服。

如今,軟體工程師提姆大約每 6 個月洗一次衣服。「既然我不再需要進辦公室,我真的不需要乾淨的衣服。真的沒差。」他在視訊通話中說到:「人們只能看到我的頭部,而且有一半的時候我都不會打開鏡頭」。當我們在這樣視訊中交談時,儘管帶著點潮流感的邋遢,但他看上去很乾淨。「如果有重要的社交活動,我會確保自己有漂亮的衣服穿,但日常生活就沒那麼重要。」

他仍會使用洗衣機來清洗孩子的衣服(他太太也仍然會清洗她自己的衣服),但總體而言,他也減少了清洗孩子衣服的次數。「還是很多衣服要洗,這就是我不洗自己衣服的部分原因。」由於他自己的衣服也不少,因此少了他的部分,確實有減少洗衣量。但在長達一年的不洗衣服期間,他一套衣服大約會穿兩週。

洗衣服製造的污染和資源浪費,是許多人考慮降低洗衣頻率的原因。(Getty Images)

提姆透過穿涼鞋來減少使用襪子,包括冬天的大部分時間。「我再也不用洗襪子了,過去這一直是最大的問題。」那他至少每天都穿乾淨的內褲嗎?「內褲可以穿一週。」他說。我緊張地問,你怎樣才能把內褲穿一週?「就把標準降很低。」有時候,他會把泳褲當作內褲穿,然後在淋浴時穿著,這樣剛好可以洗洗泳褲,而且很快會乾。

他會注意到自己的衣服開始發臭嗎?「我確實會注意到,屆時我就會換衣服。你只是不需要像人們那樣頻繁地清洗它們。」他的太太偶爾會說他有臭味,「但她一般不太介意」。

從「不用洗髮精」開始

整個不洗運動(no-wash movement)是從頭髮開始的,支持這項運動的人還是會用水洗頭,只是不用洗髮精,而衣服可能是下一個目標。正如媒體 Vox 在一篇 2020 年的報導中所指出,在科技浪潮下「洗衣服這件事不可思議地聞風不動」。在該篇文章裡,作者瑞秋・修格(Rachel Sugar)指出,那些承諾幫你洗衣服的美國應用程式和服務基本上都失敗了。反觀烹飪或買菜等家務,它們要麼變成某種令人嚮往的生活型態象徵,要麼以更簡便的形式外包給了科技產品,「洗衣服違反了生活方式創新的規則和資本主義的承諾」。無論有多少昂貴的洗衣精品牌,或美到讓人非得發在 Instagram 上的洗衣店,都無法改變洗衣服仍是件苦差事的事實。

那麼,也許解套的方法就是完全遠離這件苦差事,或者至少大幅減少洗衣次數。

牛仔褲迷是最先推廣「不洗衣服」潮流的人。「我不洗任何牛仔褲,除非發生重大事故,例如不小心把牛奶灑在牛仔褲上之類的。」職業為老師的丹尼爾(Daniel)說(但他穿其他材質的褲子後都會洗)。「主要是,不常洗可以讓牛仔褲顏色褪得更漂亮,它們可以更持久,更耐穿。你不需要一直花錢買牛仔褲。這對環境更友善。」他堅稱,牛仔褲不洗也不會臭。「如果我去參加烤肉派對,褲子上有點煙味,我可能會把它晾在外面一夜。」

最終說服我們考慮加入不洗運動的是氣候危機,這促使我們思考用熱水洗衣服、用水量和碳密集型清潔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最近能源價格上漲讓我們開始關注每一次洗衣服會帶來多少成本。

洗衣的污水裡含有超細纖維和清潔劑,是對環境的一項隱憂。(Getty Images)

「我從 2022 年冬天開始不再那麼頻繁地洗衣服了。」珍妮(Jenny)在回應號召讀者分享減少洗衣服的經驗時說道。「對我來說,驅動的因素是能源成本上漲、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無法在室內輕鬆曬乾衣服。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不需要那麼頻繁地洗衣服。大多數衣服確實只需要整理一下便煥然一新。」

洗滌的替代方案

她開始在衣物上噴灑除臭噴霧:「它們就像新的一樣。 它對布料也更加友善,因此衣服的壽命變得更長。」退休大學講師肯(Ken)說:「我們過去每週大約洗 6 次衣服。現在,我們每週只洗一次。我們使用無患子(一種含有皂素的果子)並以攝氏 30 度的水清洗。我都在晚上洗衣服,所以用電更便宜。」他說他的動機是「氣候危機」。

當談到我們的穿著時,嘗試選擇更有環保意識的衣服愈來愈成為主流,我們之中許多人減少購物,或者購買二手衣,或選擇所謂的有「道德意識」品牌的衣服。但這只是開始,從事永續發展和時尚產業的夏綠蒂(Charlotte)說:「購買後清洗的影響非常大。用冷水洗滌、只在需要時洗滌、拉長穿著的時間,從消費者決策的角度來看,這些與購買『永續』品牌或永續纖維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夏綠蒂的許多衣服(例如長褲)都會穿 20 到 30 次。毛衣大概每季洗兩次。痕跡和污漬會進行局部清潔。「通風會有幫助,有時會用蒸氣燙熨。」她說。她做飯時穿著運動衣,以免弄髒更珍貴的衣服。她是紐西蘭人,她說在那裡低溫或低溫洗滌很正常。「在我搬到英國之前,我從未聽過用熱水洗衣服。這是個文化差異。」但這不僅僅是一個永續性的問題,她想讓她的衣服狀態看起來更好。「清洗確實會耗損你的衣物。」她說。

除了水洗之外,熨燙也是一種清潔衣物的方式。(Getty Images)
有時只需要把衣服掛在通風的地方,就能去除異味。(Getty Images)

湯姆(Tom)是一名精神科護理師,他有大約 4 件美麗諾羊毛毛衣,他會輪流穿去上班。他已經至少有一年沒有洗過它們了,其中兩件甚至從來沒有洗過。「我可能會用水稍微洗一下或用海綿擦掉污漬。但這種材質有一種神奇的排斥特性;羊毛不會沾染異味。」他從不覺得它們有味道。「我也不記得有任何人反應過。」他說。

他現在是美麗諾羊毛的死忠粉絲,開始購買美麗諾羊毛襯衫、襪子和內衣,其中襪子和內衣要洗。每次穿後都洗嗎?「我可以穿久一點再洗。」他說。「我幾乎不好意思承認,但大概是三到四天⋯⋯在我的行業裡,當有人談論某事時,通常要把數量乘以二,例如如果有人說他們每天只抽一根煙,他們的意思是兩到三根。」所以他可以穿著羊毛褲整整一週嗎?「是的,差不多。」他笑著說。

但非美麗諾羊毛製品還是會定期清洗,例如,牛仔褲會穿一週。「我覺得水是一項重要的資源,所以我盡量不使用水。」湯姆說。「其實也只是純粹懶惰。」他認為,他的做法是過去貧窮的後遺症,當時他只有一條褲子,連襪子都沒有。「這是我的一種習慣。」他說,並補充說他享受這種禁欲主義。

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他人「低頻率洗衣」的方式。「我在 19 歲到 39 歲之間住在沒有洗衣機的房子裡,所以我會手洗衣物並使用自助洗衣店。」平面設計師兼鼓手蜜雪兒(Michele)說。「那段日子裡,我要嘛沒錢,要嘛沒時間。」

她意識到,衣服可以穿很多次,只是中間需要掛晾。「我習慣了衣服只穿一次的話就不洗。即使當我終於住在有洗衣機的地方時,我也從未想過要每天或兩天洗一次衣服。」她的動機主要是環保考量,「人們必須知道所有的超細纖維和清潔劑都會污染我們的河流、海洋和野生動物。製造商透過我們對污垢的恐懼來賺錢,並宣傳令人難以置信的『乾淨』標準,而地球正在受苦。」

乾淨的定義

蘿西・考克斯(Rosie Cox)是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地理學教授,同時也是《污垢:日常生活中的骯髒現實》(暫譯,Dirt: the Filthy Reality of Everyday Life)一書的合著者。她表示,直到近代人們才將家庭洗衣視為理所當然。「從技術上來說,這實際上非常複雜。這項活動之所以能在家裡進行,牽涉到多項巨大轉變,包括自來水,以及大小和價格都可負擔、能放進房子裡的洗衣機。」她說,直到 1960 年代,大多數家庭才擁有了洗衣機;現在,這個比例已經接近 100%。

另一個因素是我們的衣服發生了變化。從本質上來說,是它們變得更適合水洗。20 世紀下半葉之前,許多衣物都是由羊毛製成的。「你偶爾會透過乾洗來清潔它們,但通常你會用刷或輕拍之類的方式來清潔。」考克斯說。「當時人們擁有的東西較少,東西則更耐用。」

她說,合成纖維的出現和棉花等纖維的廉價製造「發生的時間點,接近我們開始擁有洗衣機的時間。」因此,一方面衣服可以水洗了,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人擁有洗衣機。

《污垢:日常生活中的骯髒現實》一書於 2011 年出版時的展覽。家用洗衣機的普及是相當近代的發展。(Getty Images)

考克斯說,我們對「乾淨」的認知是受到「特定於文化、歷史和社會脈絡」影響的。「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用視覺來衡量乾淨的程度:它看起來乾淨嗎?你的白衣服夠白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認為一個小污痕弄髒了原本乾淨的衣服,於是決定將整件衣服扔進洗衣籃。這也是商人為何會推出去污劑和增白劑。我們也變得在意氣味,不僅僅是去除氣味,「而是加入其他氣味。今天,我們擁有諸如氣味增強劑類的產品。」

萊恩(Ryan)是蘇格蘭法夫郡(Fife)一名 4 歲孩子的父親。小時候他母親總是會「虔誠地清洗和熨燙所有衣物」。他一直對此提出質疑:「你只要穿上燙好的衣服,它一下就皺了。」現在他當了父親,並努力讓生活盡可能輕鬆一點。這意味著減少洗衣服的次數,而且絕對不熨燙。在穿多久要洗這件事上,他沒有像其他人那麼徹底:一件 T 恤會穿兩到三次,但他洗衣服的次數確實比以前少。他也說服太太降低洗衣頻率:「她以前會想在女兒每次穿完睡衣後就拿去洗。」

艾莉森(Alison)是蘇格蘭格拉斯哥的一位家庭主婦,她從小就面臨著沉重的洗衣負擔。「我媽媽教我所有衣服穿一次後就要清洗,而且她會熨燙所有衣物。」當艾莉森意識到她可以將穿過的衣服放回抽屜或衣櫃中「而不必擔心污染」時,她就不再計算它們被穿過多少次了。她的先生在農村長大,對洗衣的要求要寬鬆很多,但他在家中負責洗衣服,「並讓這樣的洗衣態度成為我們家的常態」。她擔心「人們會認為我很髒,然後我意識到根本沒人注意到。我想如果我告訴媽媽的話,她一定會非常震驚,但她根本沒有注意到。那幹嘛還忙這些呢?少洗衣服可以替我們省錢,對環境更友善,而且我們的衣服也變得更耐穿。」

行銷經理安柏(Amber)有一個抽屜是專門用來存放已經穿過,但還可以穿的衣服。「我會檢查是否有明顯的痕跡或任何氣味,如果沒有任何東西會影響我再次穿它,我就會把它重新收起來。我每週只使用一次洗衣機,大多日子都不用。」

今年,切特(Chet)的洗衣機壞了。他決定不更換它。「像 19 世紀那樣生活並手洗衣物是一個很容易的決定。」身為藝術家的他說。「剛開始我嘗試按照以前的頻率洗衣服,但很快我發現實際執行起來並不容易。」洗滌次數逐漸減少;現在,他每月手洗一次。「很明顯,我不需要洗牛仔褲或襯衫,所以只剩下內衣和襪子。我確信我再也不需要洗衣機了。」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