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時物件下的滑稽生活

「物件可以讓我們洞悉一個時期中,文件無法記錄的見解,」美國史密森尼國家歷史博物館的醫學與科學部門主席亞歷山德拉・洛德說,她協助領導該館的 COVID-19 收藏團隊。像許多博物館一樣,策展人也從事所謂的「快速回應收藏」,即使在危機爆發之際,他們也試圖蒐集材料和物件。

你最愛的狗狗品種之間的關係

18 世紀中期,狗類育種曾有過一段劇烈創新與分類的時期,這不只帶來了品種多樣性,更促成了「品種」這個概念的誕生。值此時期,不同血統的狗被刻意雜交,以強化討人喜歡的特徵、或淡化不受歡迎的特點。而雜交也顯然為了創造新品種,選出符合美學特色的品種。

不只是川普 —— 對大半個世界來說,無論誰當權,美國都是個惡霸

作為一名在美國總統治下世界裡長期受難的公民,容我提醒這些朋友: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折磨著我和餘下整個美國外世界的其他美國總統們,和川普沒什麼兩樣。美國人說,他們是比川普更好的人。團結心作祟下,或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說:是的,當然,我們也是比川普更好的人。但不得不補充的是,雖然那些前總統們或許說話更有條理、穿更合身的西裝、舞跳得更好、不是自豪的「私處龍爪手」或狡猾的逃稅客,但當一名世界級惡霸,始終都是這份工作的一部分。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畫外之音才是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這麼擔心社群平台正在摧毀民主?片中批評,社群平台正在製造「極化」(polarization),讓抱持不同價值觀的人群針鋒相對、無法溝通。問題是,溝通是可能的嗎?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只要想想你/妳是否成功說服你/妳的爸媽。換句話說,我們擔心社群平台摧毀民主,是因為我們一向以為民主的核心是溝通、妥協、相互理解、達成共識,然而實際上,這可能是個誤解,民主或非如我們所想。

疫情下,瑞典慷慨的福利制度缺陷畢露

「這是勞動市場中未受到應有重視的一環,」專研高齡照護領域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社工系教授瑪塔‧希貝海莉(Marta Szebehely)說道。「有些護理人員不僅薪酬差、訓練不足,就連工作環境也很惡劣。卻被要求在沒有多少援助的情況下,去阻止一場無人知曉的感染。」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 移台後,仍以「撐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2019 年 6 月開始,每當走進在台港人開設的餐廳、商店,常可見到「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撐港標語,或存放一疊色紙,讓大家貼成連儂牆聲援。這群在台港人不見得是因反送中運動選擇移民、最初也未必為了政治考量離開,卻都願撐起一方天地,期望促進台港對話,或協助在台港人有個聚會之處。他們的行動有如遍地開花的信號燈。

銅線擋蝸牛

到了秋天,去年種的木瓜樹結實纍纍,今年種的也陸續開花,蝸牛大軍這時候又大舉出現,眼看蝸牛在木瓜樹上集結吃花,再不管、花又要被吃光了。印象中有朋友說過「銅」可以隔離蝸牛,馬上跑去資源回收場買了已經剝皮的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