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過著社畜生活 —— 裸鼴鼠

有種動物不用換成人類視角就已經符合超級英雄要素——沒有痛覺、能忍受劇烈溫度變化、氧氣需求量低、有強大的挖掘能力,而且會為了族群自我犧牲,正面迎戰敵人。這位現實中的超級英雄住在東非乾燥草原的地下,只有 10 公分大,長得和沒戴面罩的死侍差不多皺。

塔斯馬尼亞惡魔 —— 袋獾

雖然牠的卡通化形象近似於黑熊,但其實這是住在澳洲東南方塔斯馬尼亞島,身長 60 公分,重 8 公斤左右,只比貓大一點的食肉有袋動物: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早期歐洲移民在叢林中聽到了一連串神祕的咆哱、咳嗽與尖叫聲,誤以為自己闖進惡魔領地,牠才有這個突兀又帶點中二風格的名字。

二十年後的城市三劍客

因為喜愛,而想擁有,綠繡眼是籠鳥鳴禽中的寵兒,有專門的愛好者社團,為牠們舉辦鳴唱比賽。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綠繡眼非人工繁殖後代,有大量捕捉自野生巢內的雛鳥,也有進口、走私國外不同種的繡眼,許多外來繡眼在逃逸或是因不擅長鳴叫而被飼主拋棄放走後,就與本土綠繡眼雜交,產生基因不純的後代。

利字當頭,原生食蛇龜無家可歸

食蛇龜雖不會獵殺蛇,不過身為食性很雜的機會主義者,牠當然不會忽視路邊掉下的蛇類屍體大餐。若真要將牠們與吃蛇形象沾上邊,還有可能是看到條狀物都先認為是蛇的人類,誤把食蛇龜愛吃的蚯蚓看作是蛇的緣故,畢竟台灣確實是有大得嚇人的蚯蚓。

天竺鼠與龍貓,你心屬何鼠?

天豬們來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並不是種野生動物,所以野外是看不到 PUI PUI 們奔馳的身影。天竺鼠是由數種野生豚鼠馴化雜交而來,但最初並非因為這樣配「可以療癒身心很可愛」,人類馴化目的是為生活所需,天竺鼠在南美是作為家畜食用,也有藥用和宗教儀式需求。

非洲獨角獸 —— 㺢㹢狓

直到 20 世紀初,歐洲人聽聞剛果雨林有「長條紋的驢子」,靠著懸賞輾轉得到了標本,如獨角獸般神祕的㺢㹢狓,終於被確認為新物種。綜合了多種生物特徵的㺢㹢狓真正的族譜讓人吃驚,學者起先認為牠與斑馬、驢子同是馬科,比對古生物化石後發現㺢㹢狓與長頸鹿在一千多萬年前有共同祖先,是長頸鹿現存唯一的親戚。

有尾非熊——無尾熊

不過無尾熊那大頭、短胖的身體比例,仍符合人類對可愛的審美觀定義,還是給人溫和、無害的印象。儘管大部分時間只能看見一團卡在樹上的毛球,仍會聽見遊客發出各種語言的可愛讚嘆,那畫面美好得如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無尾熊頌〉(Ode to a Koala Bear)一曲,讓人感受到沉重深刻的愛,以無尾熊的節奏緩慢溢出,重複著「哦,我愛你」(Oh, Oh I love you)。

延續血脈一萬年 —— 北極區雪橇犬

即使沒養狗,大家也都看過狗。狗是第一種馴化動物,而且歷史久遠到連考古學家也不清楚狗是怎麼來的,只能肯定是一萬年以前,或許還不只一個起源。多年來人類培育出差異極大的各種品系,吉娃娃、貴賓狗、鬥牛犬、哈士奇、藏獒都是狗。一項探討雪橇犬歷史的研究發現牠們身在北極長達一萬年,血脈仍延續至今。

沙漠之舟——駱駝

駱駝會將水存在胃囊,駝峰則是用來儲藏脂肪,好比人類的小腹。「缺水時割下駝峰就有水喝」只是謠言,駱駝並不是仙人掌。剛出生的小駱駝,駝峰還是垮的,日後才逐漸變得結實,而成年駱駝的健康狀況也可由駝峰是否飽滿來判斷。

昆蟲之王——獨角仙

有種生物收得很自動,日子一到就通通撤退,堪比學生收假返校上課,牠是許多人兒時夏天的回憶——在伴隨蟬鳴和蚊子叮咬的淺山郊區,尋找那揮舞頭角的魁武甲蟲——獨角仙。

樹懶

什麼也不做 —— 樹懶

傑‧法蘭克(Ze Frank)是這麼形容樹懶的:「他們啥都不幹,還不是沒絕種。」,要說「真‧慢」的動物,應該有個更適合的選擇——樹懶。因為樹懶的速度,就算用盡全力還是能為新海誠的《秒速 5 公分》做最佳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