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士琪不再可能:《還願》、「削蘋果」和塔可夫斯基的燭火
今年 2 月《還願》的下架,意味著一個時代精神的結束,一個自 1983 年楊士琪以降的時代精神之結束。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在以進步價值與多元平等著稱的瑞典,極右勢力日漸抬頭。《紐約時報》從一個移民社區的真假資訊中抽絲剝繭,挖掘出一台藏於紛亂背後的全球機器;製造散播假訊息、煽動陰謀論與操作對立情緒的機器,一步步將瑞典塑造為進步價值下的「失敗國家」範例 ……
環境、糧食、自由、安全,生活在文明國度的我們,缺一不可。這樣想來,全人類的命運或許也沒那麼不同,你跟我都是面臨存亡危機的生命共同體。「我們都是用一人之力,在對抗塌下來的世界」,研究糧食的譚迪詩博士受訪時這樣提起
助推(Nudge)理論認為,人們總是在特定情境中做選擇,並且無可避免受到情境中的各種因素所影響,因此若能設計出適當的選擇架構(調整某些因素),就能導引人們做出正確決定。
這些極為個人化的怨懟無疑帶有家族仇恨的氣息。卡達、沙烏地和阿聯酋系出同一支遊牧部落,共享同一種信仰,吃著同樣的食物。所以他們之間的紛爭往往有表親齟齬的色彩,只是多了數十億美元和美國戰鬥機為籌碼。
循著殺手普丁這條理論的路走,我們就接近了普丁神教概念上的盲點。我們所打交道的對象似乎既非政府無權的失敗國家,也不是擁有絕對權力的極權國家,而是介於這兩者之間。普丁沒有下令殺人,但人還是死了。⋯⋯那普丁神教算是什麼東西?就這點來說,普丁神教沉默了。
2016 年末,千禧世代的青年們回首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與東烏克蘭的戰事——以及接踵的未來。然而隨著俄羅斯的外交政策重心轉向敘利亞和巴爾幹,我們請教烏克蘭青年們過去三年對他們意義為何,他們認為未來又會走向何處。
在這場戰爭 50 週年的那一週,巴勒斯坦人當然會哀悼,而非慶祝他們口中的「naksa」,大離散。但即使在以色列的猶太人之間,這場紀念也不太像是舉國歡騰的時刻,縱然政治右翼的勢力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