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流域百姓的日常群像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潛行攝影計畫為  2022Mattauw 大地藝術季的「影計畫」,透過長期蹲點的流域拍攝行動,扎根、關懷、省思土地和流域,以及人類社群關係,從鏡頭裡窺探曾文溪流域歷史轉折與時代變遷的多元樣貌。以公路攝影類型延展與轉向,​沿著河流向上溯源、向下流動,帶領大家一起看見曾文溪沿岸的人文地景、河道流域、宗教祭典,以及人物肖像,​集體書寫出潛行於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從車籠埔到米崙,台灣世界級地震科研的「天龍特攻隊」

2021年12月30日,跨年前一夜,米崙斷層鑽井研究計畫(Milun fault Drilling and All-inclusive Sensing Project, MiDAS)進入最重要的埋設地底光纖的工程。團隊跨領域的核心成員幾乎到齊,臉上既緊張又興奮的神色,像是傾注家當壓在大樂透等開獎一般。「有訊號了!」隔天第一筆測試光纖訊號傳來,證實光纖暢通。而3天後,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0地震,光纖準確收到第一筆大地震訊號,象徵台灣地震科學翻開新頁。

以藝術陪伴,做他們的心靈捕手——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

坐落在風城市區的小小工坊,有一群社工陪伴心智障礙青年找回生活規律,融入主流社會。孩子在這學習工作技能,社工同時教導他們如何獨立。短短5天的蹲點交流,我們在這看見一條精神病友的復健之路。除了工坊外,協會本身也有獨立的藝術陪伴資源。面對學員因不善表達而不斷積累的複雜思緒,老師準備黏土還有色筆,讓學員在空白的面具上自由上色,心理諮商也同步在創作時展開。一邊動手捏黏土、一邊輕鬆聊聊。

野鰻.人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鰻魚的初始來自於泥漿,這是他的實證研究當中,給了後代的人們這樣「明確」的答案。的確濁水溪流域滋養台灣大半,具有特色的黑泥也獨冠全台。但如何瞭解濁水溪口獨特的海洋生活,不論是做了一輩子、或新進的捕鰻人,還是要去理解濁水溪溪口鰻魚的身世與繁衍,這兩者同時顯現於黑泥之外的當代溪口海域的生態與環境。

無痕山林

走訪台灣山林,除了會看到「禁止亂丟垃圾」這種隨處可見的警語,可能還會看過更厲害的「無痕山林」,這是源於美國1980年代的教育推廣運動,台灣林務局2006年也發起《無痕山林宣言》,目的都是降低人類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

美奈田主山:熊、檜木與布農族

美奈田主山在部落被稱為 Minataz,意思是曾經有一場大風雪,凍死了來此地狩獵的獵人。這樣的故事,其實是老人在告誡後代子孫,如遇到惡劣天氣,不宜移動,必須停留在安全地方,等待放晴。我們所在的這個部落叫做巴喜告部落,目前主要居住的族群以布農族為主,但是巴喜告不是布農族語,是卑南族語,過去其實是卑南族的傳統領域,那為什麼布農族會住在卑南族的傳統領域上呢?

兩名難民都在波蘭邊境,但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人權組織宣稱,近幾個月來,在波蘭邊境警衛將他們趕回這片森林後,至少有 19 人在試圖進入波蘭時被凍死。波蘭官員堅稱這不是他們的錯。「這是白俄羅斯人的錯。」邊境警衛隊發言人卡塔莉娜‧茲達諾維奇(Katarzyna Zdanowicz)說。「是他們指引這些人的。」人權捍衛者說,波蘭警衛也犯有虐待罪。波蘭政府發言人則拒絕討論難民的待遇。

低門檻登山的代價

2019 年 10 月 21 日,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政策,5 項政策主軸為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與明確責任。2021 年 5 月 19 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首度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上述背景因素,讓出國旅遊的門檻提高很多,登山健行變成許多人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