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革命與產業轉型

進入 20 世紀後,科學家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帶動科學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以此為開端,科學家與科學哲學家們開始用不同的理論來說明科學是如何進展的。其中,孔恩在他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了「典範轉移」一說。

「晃眼間,百無聊賴成了壯闊之美」:薩曼塔・克里斯托福雷蒂談太空生活

她在太空站的時光總是充滿驚奇:從全方位觀賞 2,000 公里外的地球、在黎明時分目睹渲染得又藍又紅的世界、俯瞰氣旋肆虐大地,彷彿一張張訴說「無聲力量」的照片。 有空時,她會欣賞納米比亞沙漠、靛藍又如同翡翠的加勒比海,以及杳無人煙的環礁,她形容自己的雙眼是如何「受壯麗之美洗禮,並沉浸於繁星的光輝之中」。

月球曾是人類邊界,但新世界正在召喚我們

在蘇聯成功送入太空的首個人造物「史普尼克1號」後僅僅12年,阿姆斯壯便踏出了他那「一小步」。假如當初的步伐不斷持續下去,搞不好現在火星上都有人類足跡了,而在1970年代確實有許多人是這麼期待的。但是,當1972年阿波羅17號安全返回地球時,整個阿波羅計畫也劃下句點。半個世紀之後,它仍然是人類操控太空飛行史上最偉大的壯舉。

玻璃肌,物化的最後一步

詢問任一位皮膚科醫生,他們會告訴你,毛孔的大小取決於基因,並不能靠「清潔」讓毛孔消失無蹤。想擁有完美無瑕的肌膚,唯一的方法除了化妝、大量肌膚雷射療程、打針注射(例如肉毒桿菌)以外,就只有 Instagram 上的各式濾鏡才能達成了。而以上皆是美妝「網紅」們正在利用的選項。

廚餘與糞便的再生

自家產生的糞便與廚餘,蒐集幾桶之後倒入空地上的木槽,加入菌粉、水、糖蜜、米糠,攪拌均勻之後放著讓微生物工作。過程中表面會產生菌絲,溫度也會上升,幾週之後完工了,很蓬鬆、香香的,可以投入菜園使用,以後成為作物的養分,又變成食物。

既自然又科技的雙面哥吉拉

趨勢十分清楚,哥吉拉的科技性被淡化,自然性則愈來愈明顯,作為遠古生物的一面常被提起。2016日版哥吉拉剛出現時,令人傻眼,因為那根本不是一隻龍,而是一條不停蠕動爬行的幼蟲,後來才發育成為我們熟悉的怪獸樣貌。這種成長,是生物的特徵,而不是科技。如果哥吉拉代表著核能,那麼這種轉變似乎意味著,核能已經較少被視為全然人造的產物,反而比較像是某種既存的自然潛力透過科技而釋放。因此,過去那種對「人類製造出怪獸」的批判變得稀薄,濃厚的反而是人類社會如何處理某種突然出現的非人為危機。

失眠夜喚醒創造力?

人們輕易就能指認失眠的犯罪證據——它就像吸血鬼緊抓著你,直到你只剩下一個空殼,鎮日行屍走肉,它會使你出錯、讓你意識不清。但阿爾迪斯想追尋的,是失去睡眠換來的補償。他觀察到,「失眠最大的優點」是「夜晚似乎刺激原先遲鈍的人類,大量釋放與生俱來的直覺和情感;如同黎明破曉,一滴滴蜂蜜從三明治的縫隙滲出,一點點夢中靈光滴入清醒的意識之中。」

行為嚮導技術(上)

「行為嚮導技術」是個通稱,其下還有幾個子類別。最為人所知的,要算是來自電腦領域的「說服技術」(persuasive technology)。這個領域發展十分蓬勃,定期每年舉辦國際會議(筆者去年參加了在荷蘭的第 12 屆大會)。名稱的鑄造者佛格(B. J. Fogg)認為,電腦科技——包括界面設計與資料運算——是最有機會與能力改變人類行為的途徑之一。之所以稱為「說服」,正是因為這種技術「誘勸」使用者改變行為,而不強迫。

應對將臨末日的新必備指南

在如今世道下,防爆地堡已經取代特斯拉成為矽谷年輕富豪最熱門的地位象徵,彷彿人人都是「預備逃生者」,雖然這裡所謂的「預備」只不過是在他們的荒野路華越野車上,堆滿 LV 行李箱和充足的急難包,以備哪天要駛向康乃狄克州的利奇菲爾德郡罷了。以下是為新世紀求生者準備的末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