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朱印散策:中日交流?我只記得四季豆

出了 JR 黃檗驛,空無一人的街道襯著冬日正午泛著金屬色澤的冷冽陽光,是種靜滯的寂寥。走了五分鐘左右,一座紅黃相間,頂著一朵超大黃牡丹,造型異常眼熟又俗擱有力的牌樓映入眼簾,瞬間以為自己不小心誤入了台灣某座宮廟的慶典,但定睛一看,牌樓上大大地寫著「黃檗文化燈會」六個字,後面的總門被遮了大半,但還是看得到屋頂可愛的摩伽羅螭吻和在日本並不常見的對聯,看來我沒跑錯棚,這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宇治萬福寺。但那個違和的牌樓究竟是怎麼回事?上網一查,原來寺方為了紀念黃檗宗開山祖隱元禪師的 350 年遠忌,並宣揚黃檗文化在中日交流方面的貢獻,故在萬福寺全境設置多處華麗花燈,熱熱鬧鬧地辦起燈會。官網宣稱這是「一窺中國文化的絕佳機會」,但欣賞華麗又滑稽的燈飾,會比參觀萬福寺建築本身更能瞭解中國文化嗎?這點我存疑,但我確定,燈會入場費要價 2,500 日圓實在不便宜。

時值中午,自然無燈可看,不過衝著御朱印而來的我仍然進門準備參拜。御朱印源於以往信徒在佛寺抄經後所獲得的證明,有些佛寺販售的朱印帳仍保留「納經帳」或「納經帖」的名稱。現代日本寺社的御朱印,以毛筆寫就,並蓋有紅色印章的樣式最為常見,通常會提供當場寫成的「直書き」或事先寫好/印好的「書き置き」兩種,價格從 300 日圓到數萬不等。不知從何時開始,蒐集御朱印便成了我參拜寺社之後的例行公事,和廣受歡迎的御守不同,御朱印可以永久保存,無須送回寺社「古札納所」處理,又會依書寫者的運筆風格而有所差異,每次翻閱,總能勾起許多旅行時的回憶。

萬福寺由明清之際東渡日本的禪僧隱元隆崎所創,建築、裝飾、儀軌、飲食等方面皆體現明代福建禪寺風貌,大幅維持了創建之初的樣貌,寺內甚至還保留著以「黃檗唐音」(近似明代南京官話)誦經的傳統,在日本寺院中是個異數。但轉個視角,月台的枯山水設計和松隱堂顯眼的唐破風裝飾,卻又是不折不扣的和風設計,為此處更添看點。然而儘管有上述特色,且貴為日本三大禪宗派別之一黃檗宗的大本山,萬福寺的人氣卻遠遜於同在 JR 奈良線上的東福寺和伏見稻荷大社。當天我在萬福寺待了兩個多小時,只看到兩三人前來參拜,香火不盛,反倒成就了古剎該有的清淨莊嚴。相較於甫解封人潮洶湧的京都,水泄不通的清水寺、嵐山等熱門景點,若對放眼望去盡是人頭的景象感到厭煩,佔地甚廣、清幽雅致,風格又與一般日本佛寺迥然不同的萬福寺能讓人一掃旅行的倦怠。

總門之後,便是建於延寶六年(1678年)、氣勢宏偉的三門,一旁立著寫有「不許葷酒入山門」的禁牌石,是禪宗與律宗寺院的特徵,相當惹眼。從踏入萬福寺以來,我一直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異樣,這種感覺在看到天王殿裡的大肚彌勒像,以及大雄寶殿中的景泰藍掐絲琺瑯香爐後愈發明顯,一看香爐裡插著的竟是竹枝線香,而非日本慣用的無香腳線香,再配上隨處可見的對聯,以及滿寺麒麟瑞獸、龍舞賀春的花燈設置。這些在台灣司空見慣,有些落伍,甚至被譏為「上世紀華國美學」的事物,在身處他鄉的我眼中,卻蒙上了一層無以言說,既熟悉又陌生,亦鄉土亦異域的風情,像是發現了另一種觀看角度的驚喜。

再往內走,就會抵達萬福寺僧眾用餐之處「齋堂」,堂前掛著稱為「魚梆」的巨大魚形木雕,對面則掛著青銅製的雲版。作為木魚的前身,魚梆是隱元禪師從中國禪林引入的傳統,功能是昭示寺內儀式的開始,魚就算入眠,眼睛也是睜開的,因此有「不眠不休地精進」之意。由於在日本寺院非常罕見,魚梆被視為萬福寺的名物,而魚梆御朱印也是這座禪寺五種常態朱印中最受歡迎的一種。除此之外,萬福寺也是號稱日本最古七福神的「都七福神」中布袋尊的所在地,其實布袋尊就是天王殿裡的大肚彌勒,原型為後梁時代浙江高僧契此,是唯一以真實存在的人物為本的日本七福神。京都的「都七福神巡禮」是御朱印多種花式蒐集方式中的基本款,在新年期間尤為熱門,我並未特別進行巡禮,不過難得來到此地,便一併請寺內人員幫我寫上。

萬福寺御朱印左頁繪有掛在廟中的巨型魚形木雕圖樣,右頁墨書「布袋尊」為日本最古老的七福神之一。(郭乙萱提供)

萬福寺的看點還不只這些,光是建築,就有被稱為「黃檗天井」的蛇腹式天花板、日本少見,據說長得像毗濕奴胸毛的卍字欄杆、參道上代表龍背鱗的菱形石等。若時間允許,還可以跟寺方預約坐禪體驗,以及與日本精進料理(註1)不同,四人同食的中國風素膳「普茶料理」等。此外,宗祖隱元禪師在江戶時代備受各界敬重,對日本文化各個層面的影響都相當深遠,書法繪畫等自不待言,舉凡豆腐、蓮藕,被稱為隱元豆的四季豆等食物,甚至連日本流行的煎茶道,都是脫胎自隱元傳播的瀹茶法(註2)。

「這個小魚好可愛,是哪一間寺廟的御朱印呢?」在東京與美麗又會寫書法的日本友人 K 餐敘時,她指著照片裡的魚梆問道。

「這是黃檗宗萬福寺!妳知道隱元吧?」

「隱元?」K 歪了歪頭,一邊優雅地捧起煎茶啜飲了一口,「喔,是一種食物嘛。我很愛吃隱元豆!」


註1:即不使用肉和刺激蔬菜的佛教料理,透過攝取最低限度的食物進行生存,來感悟「生命」並更理解佛教。經典菜餚包括芝麻豆腐、蔬菜天婦羅和油炸豆腐等。

註2:瀹(音同藥)茶法即以沸水直接沖泡茶葉的泡茶方式。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