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棒勞資關係的一擊炸裂

提及「一擊炸裂」這個詞,台灣職棒、尤其是中信兄弟的球迷,都會很快地聯想到,是這幾年已在球隊接棒主力炮手、現年23歲的陳子豪的應援加油台詞。而陳子豪在球隊老大哥周思齊提出薪資仲裁後,也跟著申請薪資仲裁;在日前獲得仲裁委員認為請求合理的裁定,認為陳子豪的薪資應該是30萬元、而非球隊提出的28萬元,這雖然不比他的重砲炸裂全壘打來得熱血沸騰,卻更意義非凡。

生存不是「哈庫那馬他他」——狐獴

1992年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是不少人的童年記憶,其中的歌曲像開頭的〈生生不息〉、走出傷痛的〈哈庫那馬他他〉,粉絲們都能哼唱幾句,然而這部以《哈姆雷特》為藍本的動畫卻給了我們許多對動物的錯誤認識和刻板印象。隔了近二十年後,再推出號稱「真人版」的獅子王電影,即使被消遣是無人的真人版,想必也會再帶起一波非洲大草原熱潮。

熱帶植物的親密關係:薑與蕉

當人類覺得空氣黏膩悶熱的狀態,卻是熱帶植物展現生機的最佳時刻,夏季的陣雨加速了熱帶植物復甦程度,欣葉繁茂蓬勃,讓園林裡綠意更顯濃厚。夏天的花市裡會擺出革質感厚重的綠葉盆栽,透過觀葉植物,我們得以想像自己身處雨林;雨滴聲打落在厚葉上,聽見一絲清涼可以舒緩心裡的溽熱煩躁。

公園裡的人:作家 任明信

作家任明信6月甫出版的詩集《雪》裡,字裡行間夾帶自然的意象連結:小葉欖仁、雪,還有公園——高雄午後兩點、體感溫度35度,跟任明信約在高雄捷運衛武營站出口的中正公園,充滿大樹,有狗的運動場,有乘涼的人。這裡是他日常跟伴侶結束晚餐後、回家之前的聊天散步路線。

壯遊前夕

這是一座有各種聲音匯流的城市,鳥的鳴叫、穆斯林的禮拜聲、來自公園板球賽的呼喝、不同款的汽機車發出不同款的喇叭聲。巴基斯坦上週才結束齋戒月,街頭的活力正在慢慢復原,許多餐廳都在休息,但當地人仍很樂意和外來客打招呼,他們主動和你握手、和你問好,甚至把車窗搖下來和你揮手。

計程車司機

我離開小陸的大樓公寓後,搭上一台計程車。這時已是深夜一兩點了。那位司機不太搭理我(就是我對他說要去我家的街道、拐彎的巷口一些細節時),他的背影給我一種陸戰隊隊員,肩闊背厚的印象。在他駕駛方向盤儀表板旁,裝了一台小電視,裡頭正播著一場森林大火的報導,我很難不被那畫面吸引。

用廚藝說族群歷史:美國非裔明日之星廚師

很有趣地,廚師在不同的地方之所以成名、出線,都有各地的特質影響。像是北歐廚師很快地跟政府合作,開啟農食計畫;日本京都在戰後出現料亭少東們組成的「芽生會」來保存京野菜品種。而像美國這樣一個強調「美國夢」的移民社會,後到的人們亦可以透過努力,安身立命於這奶與蜜之地,夸美・昂哇奇和艾瑞克・阿傑彭就是很好的美國夢成功案例。

Soac的台灣菜:涼筍沙拉

做涼筍要記得帶殼煮,風味才不會流失。做筍湯時剝殼又切塊,是為了讓筍子甜味釋放到湯裡頭。調味的美乃滋看個人喜好,傳統台式的對我來說有些太甜,我比較偏好日本的 Kewpie Q 比美乃滋,帶一點酸味。

我們已身處賽博龐克的世界

不過話說回來,賽博龐克究竟為何?英文由Cyber和Punk組成,其中Cyber這個詞本身就是與計算機科技相關的前綴詞,而在賽博龐克中指的是人類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之後的社會面貌,好比在《攻殼機動隊》中所出現的生化人,以及坐擁權力的人類為了長生不死,刻意將大腦以外的肢體都換成機械假肢,使身體機能永不衰弱。而 Punk 更廣為人知的是一種反權威的音樂風格,在賽博龐克中代表的是一種反叛意識。說起賽博龐克,總會讓人腦海中充滿這樣的畫面:人人都有的機械假肢、錯落布滿各國文字的霓虹燈箱、像香港九龍城寨一樣堆砌的貧民窟建築,透明傘、透明衣物,以及街邊投射廣告。

音樂、時尚與都市計畫:夜店如何改變世界

在大眾想像中,夜店是令人汗流浹背的地下室,為黑暗中酒酣耳熱的恍惚摸索播放配樂;那是一個與白晝有益健康的事物毫無連結也絕不相關的異世界。但現實是,任何擁有 Instagram 帳號、訂閱時尚雜誌,或對社會運動感興趣的人,最終都會參與到夜店文化裡頭。

上街看字——街上招牌告訴我們的字體知識

「字型散步」是一種老少咸宜,全民有感的參與方式,可望讓大家更認識字體的存在,以及它的諸多不同樣貌。就算完全無感,多散步也至少感覺比較健康。規則非常簡單:在街上隨意穿梭,看到有趣的招牌、告示、碑文字體就拍下來,可以 PO 到社群媒體上,與眾多網友分享。(可考慮在臉書的「字嗨」社團發表,或者在 Instagram 加上「#字型散步」的標籤發布)你上街發現自己怎麼開始注意「那是什麼字型啊」或者「那個手工招牌寫得好漂亮」、「排版好特別」時,那麼你可能已經加入字體迷、字型控的行列了。

《坡道上的家》:母親被妖魔化或聖母化的悲哀

日本社區的自律與其所代表的個人地位,在許多日本著作都有描述,包括改編成電影的《愚行錄》,而桐野夏生的近作《獸之夢》更清楚地點出原本從事金融業的男子,在改行後,不見容於原本都是金融業高官的社區,頻頻被丟垃圾在信箱中。那些隱藏的惡意,在《坡道上的家》裡更時時刻刻地提醒人是否合乎鄰居的標準,尤其是家庭主婦的生活,聲息相聞卻又疏離,你可以體會到為何日本的命案常發生在自我封閉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