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像創作裡與孤獨作朋友——專訪漫畫家 望月峯太郎
以恐怖災難漫畫《末日》(ドラゴンヘッド)聞名的漫畫家望月峯太郎(望月ミネタロウ)受邀將《犬之島》電影漫畫化,使得這部以日本為背景題材、描述人與狗之間情感的停格動畫作品,在電影上映期間同時在講談社《Morning》(モーニング)漫畫月刊上進行特別連載。
您的數位閱讀序號權限期間為
以恐怖災難漫畫《末日》(ドラゴンヘッド)聞名的漫畫家望月峯太郎(望月ミネタロウ)受邀將《犬之島》電影漫畫化,使得這部以日本為背景題材、描述人與狗之間情感的停格動畫作品,在電影上映期間同時在講談社《Morning》(モーニング)漫畫月刊上進行特別連載。
用一個更白話的講法來說:過去的同志文學,讓人看見生活在暗處的同志,其感情、壓抑、思想與生態,那麼當同志不再需要透過文學(或其他方式)而能直接被大眾與社會看見,同志文學還要、還能寫什麼?如果同志和一般人一樣,那特別標舉「同志文學」又能產生什麼意義?
「那是真正能將情感揮發出來的藝術形式,現實只被用來做為象徵。」。版畫是孟克開發象徵性表現的重要媒材,他拒絕在藝術上對自然的純粹模仿,改以線條和塊狀組構一套新的視覺語彙。
2018 年 6 月,有幾天時間,全球都關注著 20 歲的羅贊・納姬兒(Rouzan al-Najjar)之死,她在加薩走廊治療抗議以色列封鎖行動的傷者時遇害。直至被埋葬,她已成為以巴衝突象徵,對此雙方各執不同說法,互不相讓。
59 歲的阿美族人林金勳,從花蓮移居台北近 40 年,人生在 40 個不同租屋處中流轉。但認真打拼的林金勳未落入福利依賴,去年終於在台北市買下人生中第一間房,然而這一路她走了好久好久 ⋯⋯
沒有熟悉的原鄉、不會流利母語,都市原住民青年在「我是不是原住民?」的迷惘中成長,找不到定位。在日常生活的都市,他們得面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回到部落原鄉,他們卻被視為外人 ⋯⋯
在波蘭加入歐盟後,許多波蘭人紛紛出走,前往英國、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烏克蘭移民潮剛好補足了波蘭勞動力的短缺。但許多波蘭人認為,政府允許這麼多烏克蘭人遷居波蘭,形同自找麻煩。
蒙塔諾日前就投書《紐約時報》表示,當她告訴耐吉自己想要生小孩孕時,公司卻告訴她要暫停合約,並且不再贊助她,這讓她決定將贊助商換成亞瑟士,但即便後者,也在她產下女兒後威脅要終止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