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魅影》:在愛情裡死去活來

美國首屈一指的中生代導演保羅·湯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去年自編自導的新作《霓裳魅影》,離開了熟悉的美國家鄉,把時代場景拉到 1950 年代的英國,嘗試和過往作品風格截然不同的古典愛情電影類型。本片談的不只是愛情裡的對抗與控制,或是藝術家與謬思的難解關係。

再返雪山

我鬆了一口氣,回憶起好幾年前第一次走上雪山的情景。那天元旦,寒流極冷。印象非常深刻的細節是,從七卡山莊走到三六九山莊時,水瓶裡的熱咖啡竟然結凍了——往後即使遭遇再怎麼酷寒的天候,也從未來有如此情景出現。

瓜子。瓜籽

漫長假期,許多觀眾在電視機前面坐定不動,每天長達 9 小時的追劇奮鬥史,要不是有瓜子等零嘴與飲料相伴,大概很難堅持到底吧?

斑點鬣狗

拜迪士尼電影《獅子王》之賜,許多人認識了這種動物。通常牠會被定義為反派角色,和禿鷹搶吃腐肉,還會發出讓人毛骨悚然的怪笑聲,牠就是斑點鬣狗。儘管名字中有個狗字,但鬣狗並非犬科動物而是食肉目下的貓型亞目,比起狗或狼,牠們的親源關係與貓更近,這可能會讓貓派或犬派的支持者一個失誤站錯邊。

玫瑰色叢林之外 攝影師 Richard Mosse

莫斯在攝影集《Incoming》裡說,「相機似乎同時喚起講故事的三種模式:神話、紀錄片,以及科幻小說。」過去莫斯駐點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超過三年,透過二戰的軍用攝影技術:紅外線攝影機記錄剛果的軍事衝突與地景,呈現了超現實的玫瑰色灌木叢林;近年則是使用於戰地偵查與邊境監視的軍用機器:熱顯像攝影機,可從約 30 公里外探測熱輻射,偵測出人體熱能的監視技術設備,記錄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難民的移動。當武器作為一種觀看方式,透過影像,觀者得以重新審視軍用攝影機其道德、技術、隱私與美學等議題。

把伊斯蘭國養大的孩子帶回俄羅斯的祖父母身邊

自 2018 年 8 月以來,俄羅斯已經將 71 位兒童和 26 名婦女送返。這樣的做法在相關政策中或許顯得出奇地寬容,但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務實的安全考量:與其讓這些孩子在難民營中以激進分子之姿長大成人重返戰場,最好現在就快把這些孩子送回到祖父母身邊。

2018 會是新盧德主義的一年嗎?

200 年前,破壞者無法阻止工業化的進程,如今也註定不會成功。但在生活中懷有一點點盧德主義之心無傷大雅,我們早該意識到科技變革並非總是有益的,也並不總是無可避免的。我們不必投棄所有現代科技帶來的愉悅;覺得偶爾離線對自己有益也不會讓你變成老古板。你只不過不是機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