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紙本分格
圖 曼迪傳播提供
1995年,日本出現了兩套重要的科幻動畫作品,它們影響了整個動畫界,甚至全世界的創作者及影視作品,一套是士郎正宗原作、押井守執導的《攻殼機動隊》電影動畫,而另一套就是本文的主角——庵野秀明創作的《新世紀福音戰士》(以下簡稱 EVA)電視動畫。
雖然 EVA 世界聞名,但相信仍然有些朋友從未看過,加上有這麼多個版本,對新手們來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究竟它們有甚麼分別?先看哪一個才對?現在來個簡單介紹(以上映時序排列):
1. 新世紀福音戰士(TV 版,1995年)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2.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死與新生(1997年)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Death and Rebirth
3.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Air/真心為你(1997年)
The End of Evangelion
4. 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
新劇場版:序(2007年)
EVANGELION:1.0 YOU ARE (NOT) ALONE.
新劇場版:破(2009年)
EVANGELION:2.0 YOU CAN (NOT) ADVANCE.
新劇場版:Q(2012年)
EVANGELION:3.0 YOU CAN (NOT) REDO.
新劇場版:終(2021年)
EVANGELION:3.0+1.0 THRICE UPON A TIME
(1)故名思義是電視版本,原本在1995年播放,一共26話,後來在不同媒體推出的版本也有經過修正。
(2)劇場版動畫電影(現稱為舊劇場版)。EVA 電視版播出後極受歡迎,但最後兩話(25、26 話)的「表現手法」令不少觀眾大失所望,並去信要求重拍,有人甚至威脅要殺死庵野監督⋯⋯而他本人也把投訴加以利用,將書信剪接在後來的劇場版畫面當中。庵野秀明與製作團隊於是開展了劇場版的企劃,第一作即是1997年的電影劇場版《死與新生》,包括兩篇〈Death〉和〈Rebirth〉。
〈Death〉是原本電視版本1至24話的剪輯版,再加工或重畫少量名場面(綾波的微笑因此成為經典),並加入弦樂四重奏。緊接其後的〈Rebirth〉,就是新製作的25話「Air」的一部分。
(3)同樣於1997年上映,是完全重新製作的25話〈Air〉與26話〈真心為你〉。
(4)新劇場版系列。《序》約七成與原本 TV 版並無二致,也有重複使用原畫再加工製作,而從「屋島作戰」中開始與原作產生區別,往後開展全新的故事之餘,也巧妙與原作互相呼應,令新舊觀眾各有不同的觀影感受。
如由零起步的話,可從最原汁原味的1995年 TV 版1到26話開始(1997年舊劇場版〈DEATH〉是電視版總編集可以先跳過,往後再自行補完)再接到舊劇場版《Air/真心為你》,因為重新製作的25話〈Air〉與26話〈真心為你〉,可算是舊版最終結局。無論是原版的25與26話和《Air/真心為你》,筆者皆各有所好。原版雖經費不足,但卻能以意識流方式和文字對白說教近兩集,配合神奇剪接及有力的字體編排設計等處理手法,令觀眾更深入瞭解碇真嗣,叫人欽佩。而舊劇場版則是較具體展現「人類補完計劃」——極具視覺及心靈衝擊的 LCL 之海!初次看實在很震撼,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距離比喻為「心之壁」,再具體化做 A.T. Field,最後才一次全部打破,每次看都非常佩服這個概念。
如想測試一下自己與 EVA 作品的同步率,可先由 TV 版開始,第一話至第六話「決戰、第三新東京市」為一小結,因這是集合了所有已登場角色的作戰高潮位,所以如果只看到第二、三話就想停下來,也一定要撐到第六話。之後的 check point 就是12話、18話與24話,沒錯,你這時就會發現每六話就是一個高潮位,該死的計算之鬼庵野魔王。
當補完所有舊版後,就可緊接著進入新劇場版的領域了,順著上映次序《序》、《破》、《Q》、《終》觀看即可。而如果你不幸變成了綾波粉的話,你就要將 TV 版、〈DEATH〉和《序》全部看完,因為屋島作戰後的名場面之一——「綾波的微笑」在不同版本皆重畫過原畫,可說是「綾波微笑三部曲」,如果加上貞本義行的漫畫版就是四種版本。
猶記得當年因為疫情,電影《終》在日本延後上映,2021年3月18日公映後約半年的8月13日才於 Amazon Prime Video 上架,讓期待已久的全球觀眾可以同時收看。
真摯與赤裸
看完後那一晚,心情既平靜又複雜。
「這終於要完結了嗎?」
這可能無關乎電影的內容好看與否或吸引力仍否足夠,而是經歷多年的陪伴、煎熬與等待,彷彿知道自己身邊最親的人,再過兩個多小時就要離開了。
在觀看之前還笑說,這又怎麼會是最後啦。怎知看完電影時,第一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恐怕這次真的要完結了⋯⋯」
故事上當然還有未解的謎題,但庵野秀明這次選擇把各位主角的情感描寫得很清楚,甚至令人感到有點過份地真摯。如庵野所說,這次是前所未有地花最長篇幅為碇源堂解說,這位要角最後赤裸得令人害怕——他是我認識的碇源堂嗎?
一邊觀看,一邊好像可以聽到庵野導演不斷大叫:「我這次已經把我想說的一次說得清清楚楚了,不要逼我再做 EVA 了。」
而另一段我最喜歡的,是碇真嗣與明日香之間的互動。
「真嗣,你做得好好。」
最終決戰前,明日香特意走進碇真嗣的房間,問了一個令我意想不到的問題:「也到最後了,讓我來問問你吧。你知道我那時為什麼要揍你嗎?」(《Q》中,明日香與碇真嗣見面時)
真嗣低頭沉默了一會,慢慢認真回答:「⋯⋯因為你那時被困在叄號機內,我猶豫不決,當時我沒有選擇幫助你或是直接把你殺死。因為我不想承擔這個責任。」
這真的是——碇真嗣的超絕大成長。
一直以來,TV 版裡他也是說自己被大人們強迫駕駛 EVA,毫無目的與幫助。而只有當美里稱讚他的時候,甚至獲得爸爸的讚賞時,才可能會感到一點點高興與滿足。
「真嗣,你做得好好。」
不過在新劇場版中,《序》他嘗試挺身而出;《破》末段主動拯救綾波,到了《Q》再次被打沉至谷底,最後於《終》成功再次站起來,改變世界拯救大家。庵野通過這「起」、「承」、「轉」、「合」四個步驟,深入淺出描寫碇真嗣的內心變化,同時直接說明了這次新劇場版當中最重要的東西。
所謂成長,就是培育出勇於承擔責任的這顆心。
同時,明日香不再是直接指罵碇真嗣,而是向他提問,要他自己思考答案。碇真嗣從來也只是聽美里的責備、碇司令的命令、鈴原的指責之後不作回應,或是直接說他是被逼的,並非是自己想這樣做。
看到這裡真的有點感動,不只是碇真嗣,明日香的描寫也有所成長。
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常普通作品會有一至兩項優點,而佳作可能有三至四項,但 EVA 卻能把故事世界觀、人物設定、機械設定、配樂、分鏡作畫以及人氣討論度,這六項重要元素(像玩遊戲時的能力值)推至頂峰。
故事表面主線是貌似神祕的外星生物與地球保衛軍間爭鬥的傳統套路,但暗地裡卻是總導演庵野秀明極喜歡的人類派系鬥爭政治劇。而世界觀經過元祖 TV 版、舊劇場版、漫畫版以至電視遊戲多方向擴展,各種重要或故弄玄虛的細節,大大小小的散落在不同版本之中,為當年觀眾帶來「全體追尋故事真相」的社會級討論現象。
人物方面不用多說,貞本義行設定的無口與傲嬌兩大經典屬性女角代表——綾波零及明日香,當年不知成為了多少男生的夢中情人,除此之外,葛城美里、加持良治等人亦成功吸引了不同面向及兩性粉絲,最後極受歡迎的 BOSS 級角色渚薰,更成為將 BL 動漫文化融入社會的重要推手。
在機械設定上,山下育人仔細思考真實性與幻想性該如何平衡,並強調 EVA 本體需要像個有血有肉的生物,然而,沒有人能想得到初號機體外的裝甲會是拘束具,而且當筆者把玩模型時發現頸部後方的裝甲設計,會在抬頭時剛好頂著插入拴的甲板門,才感受到山下的巧妙計算。
至於配樂,整個系列由同一位配樂師鷺巢詩郎操刀,TV 動畫使用了大量管弦樂,樂師們實地演奏錄音,當年即使不懂音樂,也會被作戰時搭上《Decisive Battle》的「燈燈燈燈櫈櫈」震撼到;古典樂曲也穿插其間,例如初號機與貳號機於第九話的同步跳舞大作戰,全程連效果音及對白全都拿掉,只使用了古典樂曲為配樂;而現在在 KTV 人氣居高不下的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就不再多說了。
而一眾動畫師的爆肝作畫品質,從 TV 版觀看到現在仍然極具魄力,尤其《序》中雖然會看到部分 TV 版分鏡及原畫重複使用,但絲毫不會因為經過了二十多年而令觀眾覺得老套。加上最主要的大腦——庵野秀明,把所有碎片剪輯重組成極具個人風格的影像作品,才有現在的《新世紀福音戰士》。
說到人氣討論度,雖然當年網路還沒有現在普及,但到處皆會看到 EVA 的身影:學校內大家不停討論,書報攤、雜誌和書本封面全都是綾波零或明日香,書局更看得到很許研究世界觀或宗教符號的書,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很誇張。
最後也提醒各位新觀眾,你可能會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不用怕,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個人認為此作絕對沒有一個人膽敢說100%理解,更重要的反而是能否明白角色們的心路歷程。
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可能已經完結,但這部作品卻會永存於大家的腦中,繼續自行進化及補完。
直到永遠。
・《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於2月3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