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蛭」的吸血螞蝗
對長年行走於中級山的常客來說,在潮濕的森林裡,除了泥濘的山徑讓人退卻,其中無所不在的螞蝗最令人恐懼。螞蝗與水蛭都屬環節動物們,與常見的琉球山蛭相似,主要棲息在台灣中低海拔潮濕泥濘的環境之中,體型不大,僅約 2 公分,軟軟黏黏有點像蛞蝓,外觀具有如落葉一般的保護色,常見牠用尾部的吸盤靠在灌叢或落葉堆之中。
平時看似無害的螞蝗,一旦周邊出現哺乳動物,轉眼之間,就會用盡全力伸展身軀至 4、5 公分,並且奮力擺動身體,嘗試攀附到動物身上,不禁讓人打了個冷顫。多數螞蝗來無影去無蹤,大部分的人等到發現襪子或褲管染成紅色才知早被螞蝗光顧。當然有時會正巧發現一隻正在吸血中的螞蝗,只見原本細長的身體,放大數倍宛如水滴形狀的黏在皮膚上。
走在潮濕的森林已經夠狼狽了,但只要一回神感覺到小腿傳來微微的搔癢感,掀開褲管看見一隻螞蝗貪婪吸血的模樣,真的會讓人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只想要趕快把牠給弄下來。或許是這般防不勝防的遭遇,加上牠軟綿綿的嗜血模樣,似乎引起我對蛭科生物產生埋藏在人類基因中強烈的厭惡感。
多數人被螞蝗咬到頂多就留下一個宛如賓士 Logo 的細小傷口,但少數人會發炎紅腫,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到底如何避免螞蝗上身?我曾聽聞許多妙招,其中有登山前輩分享:若不希望螞蝗上身,最好走在隊伍最前面,因為當第一個人走過去,螞蝗感受到振動與熱氣,就被喚醒尋找目標,因此隊伍第二位、第三位會特別受螞蝗關愛。當然,我也聽過噴樟腦油、穿絲襪⋯⋯各地偏方。
這些妙招到底有沒有用?其實,只要開始習慣螞蝗的出現,久而久之,就會對牠無感。記得有一回冒著大雨前往花蓮的關門古道進行哺乳動物調查工作。一行人走進光復林道,螞蝗忽地鋪天蓋地而來,隨處可見停棲在冷清草或蕨叢上的螞蝗都嘗試想攀附上身。以至於當我停下腳步,想把身上的螞蝗彈走,側眼又會看見其他螞蝗陸續爬上身。
抓不勝抓令人惱怒。便一不作二不休地將褲管塞進襪子內,上衣牢牢紮進褲頭,任性地視而不見,說到底,這種生物就像蚊子一樣,吸飽血就會離開啊!沒想到再下一回休息,同伴面有難色地說:「郭熊⋯⋯你腰上的螞蝗像皮帶一樣卡成一圈。」
郭彥仁(郭熊)
登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