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介紹 Lofi Hip-Hop 電台,潛入讀書女孩的小宇宙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一天,當你如往常在 YouTube 尋找下一首歌、下一則影片的時候,忽然就見到了這位女孩?根據 ChilledCow 二月公布的數據,全世界有超過2億人至少和讀書女孩有過一面之緣。

「Lofi Hip-Hop radio – beats to relax/study to」直播歌單畫面。(YouTube)

女孩為大家播放的音樂叫做 Lofi Hip-Hop,這個 24 小時不間斷的純音樂直播節目全名是「Lofi Hip-Hop radio – beats to relax/study to」。開啟節目的是 ChilledCow,與 Chill Hop Music、College Music 並列 Lofi Hip-Hop 三大廠牌,三者分別位於法國、荷蘭和英國,皆成立於 2010 年代初期,並於 2010 年代中期開始 24 小時的直播節目。但事實上,他們一開始都不是廠牌,只是線上電台,最初的 DJ 兼創立者單純希望透過播放清單推廣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不過和六〇年代的海盜電台相似,版權問題持續阻撓這群愛樂者,於是他們開始發掘、簽約藝人,遂逐漸發展成廠牌。

有版權問題的不只是音樂,最早的 Lofi Hip-Hop 直播封面是電影《心之谷》女主角讀書的 gif 動圖,當時曾因侵權遭 YouTube 下架,後來 ChilledCow 重新上傳的版本,換上了另一位相貌相似但無版權爭議的讀書女孩。此後,使用動漫截圖、插畫當作封面便成為 Lofi Hip-Hop 的視覺文化。若看過吉卜力出品的這部動畫,便會察覺 Lofi Hip-Hop 的音樂內容和電影無關,但為什麼這樣的音樂一定要搭上動漫 gif 呢?網路上廣傳的原因有二:一是 Lofi Hip-Hop 音樂風格啟發自日本 Jazzhop 翹楚 Nujabes,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為《混沌武士》製作的原聲配樂,間接讓 Lofi Hip-Hop 與動畫有了交集。另一原因,推測則為 2000 年代初期,美國卡通頻道推出衍生共用頻道「Adult Swim」,於夜間播出大人收看的動畫 ,比如辛普森家族、蓋酷家族等美式卡通或日本動漫,當時他們在節目與廣告間插入的轉場小片段常搭配類似曲風的音樂。


Lofi Hip-Hop 定義:
本文所說的 Lofi Hip-Hop 更精準描述應為 Lofi Beats 或 Chill Beats,因為音樂主要由舒緩的節奏組成,並無更多嘻哈元素摻入。Lofi(低傳真)指的是不精緻、粗糙的聲音質感,有時甚至出現音準偏差或不協調的聲音,於八、九〇年代廣泛用於形容音樂人、樂團獨立製作的作品。然而錄音技術進步降低精製音樂的成本,Lofi 現在幾乎與獨立音樂脫鉤,而是音樂人想引發聽者懷舊情感或達到某種美學效果所使用的方法。廣義的 Lofi Hip-Hop 不只是純音樂,也可以是附帶饒舌的作品。

採納嘻哈元素的功能性音樂

解決了 Lofi Hip-Hop 視覺風格的謎題,還有下一個疑問:為什麼是 YouTube?線上音樂串流平台無數種,Lofi Hip-Hop 為什麼會以 YouTube 為據點形成熱潮,並推送至我身邊多數朋友的 YouTube 主頁呢?

雖然前面提到 Lofi Hip-Hop 最早的發展阻礙和版權有關,但相較國外其他音樂平台,YouTube 對版權的控管又相對鬆散、有較大容錯率,這是其一原因,而播放時間長度則是另一因素。YouTube 於 2011 年推出24 小時直播服務,Lofi Hip-Hop 頻道或許是運用此服務於全球累積人氣最成功的例子。如其名所指「放鬆/讀書用的節拍」,多數聽眾將其當作工作、學習、放鬆時的背景音樂播放,且 24 小時直播沒有聆聽時數上限又不受時差影響,在 YouTube 的演算法下,這類音樂及頻道便迅速成為人氣王,出現在許多用戶的推薦清單上。

眼下如此盛行的音樂風潮,應該會有代表的人物或作品吧?但當你問起 Lofi Hip-Hop 的聽眾最喜歡哪一首歌,可能很少有人答得上來。這些音樂絕大多數聽起來十分相像,循環播放一首歌或聆聽整個播放清單,之間的差別不易判斷,我姑且將它形容為「採納嘻哈元素的功能性音樂」。

在 Lofi Hip-Hop 開始受到關注之前,許多人選擇維持專注或放鬆的音樂有古典樂、電影配樂、後搖滾、氛圍音樂、白噪音……等。有趣的是,「使人專注的音樂」可以配合腦科學製作出來。1960 年代的美國工作場所,就已運用音樂左右人的大腦,當時專門發行這類音樂的公司叫做 Muzak,據說阿波羅 11 號在登月的過程,太空人也正聆聽著 Muzak 的產品。但無論 Muzak 或前面提到的古典樂、電影配樂等,創作和製作過程都相對複雜,而 Lofi Hip-Hop 簡單到 YouTube 上有不少替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設計的創作教學影片。當然這之中仍有嘻哈音樂人認真製作、編曲的作品,但很少有人會對背景音樂要求太多。

Lofi Hip-Hop 的組成很容易理解,取一段慢速嘻哈節奏鼓,搭配憂傷的鋼琴、管樂獨奏,再加入訴說寂寞、失意的電影對白,最後掛上讓聲音變得復古、老舊的低傳真濾鏡。雖然製程和一首倚賴取樣和拼貼的饒舌歌曲類似,但因為是背景音樂,Lofi Hip-Hop 甚至不需要歌詞。製作門檻低,且不管音樂性或敘事幾乎都無所表達,讓部分樂迷看 Lofi Hip-Hop 不順眼,《紐約客》甚至有篇反 Lofi Hip-Hop 音樂的文章〈反對放鬆:製作電子試算表用的麻木音樂〉 (Against Chill: Apathetic Music to Make Spreadsheets To),嚴肅批評 Lofi Hip-Hop 和這群「無腦聽眾」,認為它剝奪了聽音樂的樂趣。文章最後寫出了一個令人傷心的結論:在必須一心多用,人才能感到踏實的現在,專心享受音樂讓人焦慮。但這或許是當下時代、Z 世代「聽」的一種方式,人們向音樂伸手要的更多是氛圍和刺激感官的聲音,而非與自身內在的共鳴或令人驚豔的旋律。

網路上還有句迷因:The Grammy goes to Lofi Hip-Hop!(葛萊美獎得獎的是 Lofi Hip-Hop!)無論這樣的音樂受到的評價如何,不可否認 Lofi Hip-Hop 的影響力,它比同樣出身自網路的蒸氣波(Vapor Wave)影響範圍更廣,或許也將歷時更久。

寂寞的收容所

疫情肆虐下,近期 Lofi Hip-Hop 聲勢更漲,不只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仿效 ChilledCow 製作了一個 90 分鐘的播放清單「chill beats to quarantine to」(隔離檢疫用的放鬆節拍),為 Lofi Hip-Hop 的視覺與音樂注入無數靈感的日本也跟上腳步。今年三月,由 Sony 實驗室開發的譜曲 AI 軟體 Flow Machines 也於 YouTube 推出 24 小時 Lofi Hip-Hop 直播節目「Tokyo LosT Tracks -サクラチル- 24/7,lofi beats,chill,relax,studyto,radio,#StayHome」,其中的選樂皆來自專業音樂人與 Flow Machines 合作的成品。直播封面是出自日本畫家之手的一位正港日本女孩,頭上那頂帽子側邊別了100分的紅色徽章,向 Lofi Hip-Hop 延伸出的迷因致敬(因女孩24小時都在讀書,網友便戲稱她為學霸)。又因應此直播節目出品於 Sony 實驗室,女孩手中拿的不是鉛筆,而是焊接電路板的工具。

此外,在遊戲平台 Steam 上搜尋 Lofi,也能找到幾款高人氣的作品,比如《Coffee Talk》和《Kind Words (lo fi chill beats to write to) 》。前者是對話型 RPG 遊戲,玩家扮演深夜咖啡廳的老闆與客人聊天,在調製飲料的過程推進劇情;這款遊戲的賣點除懷舊的低像素美術風格,便是以 Lofi Hip-Hop 當作背景音樂。後者則是精緻化 Lofi Hip-Hop 的社群互動方式,通常這些音樂直播影片旁,會有世界各地的人在線上聊天,尋找和自己一樣寂寞或無所事事的人,但因聊天室人數龐大,丟出的訊息稍縱即逝,網友們時常聊得牛頭不對馬嘴。《Kind Words》因此介入,試圖重建筆友關係,遊戲裡玩家可以寫信訴說煩惱,也可以主動拆信解決他人的問題;遊戲場景和讀書女孩的房間風格一致,背景配樂當然也是 Lofi Hip-Hop。

《Kind Words》是一款讓玩家互相寫信交流的溫暖小遊戲。(Steam)
《Coffee Talk》中玩家扮演咖啡廳老闆,與各式客人交心。(Steam)

音樂風潮反映出時代所需和人的潛在心理。比如 City Pop 的回歸,年輕人嚮往八〇年代的熱鬧繁榮,對比眼下不成比例的薪資與房租,至少能在音樂裡暫時將自己逃到一處安放;而 Lofi Hip-Hop 是寂寞的收容所。二者音樂風格差異雖大,卻都是負面情緒的歸處。時代快速變化,推擠了時間的正常運行,音樂風格興起又死亡的週期也縮短了,在讀書女孩之後,我們還期待著什麼樣的音樂呢?


如果你聽過 Lofi Hip-Hop,可能也喜歡以下專輯:

  • Nujabes《Modal Soul》
  • DJ Okawari《MIRROR》
  • J.Dilla《Donuts》
  • XXXTentacion《17》
  • 蛋堡《Winter Sweet》
  • Puzzle Man《有機的旋律們》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